2013年前后,“赛道”和“内卷”二者更多出现在体育新闻和发型设计,8年间,风口开了又关,城头大王旗竖了又倒,资本故事里的赛道多达百条,“内卷”的定义被不断延伸。
没有什么比共享单车更适合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鼎盛时百家争鸣,烧钱千亿,仅2017一年就新增166家相关企业;再到ofo破产,摩拜易主,再到如今青桔、哈啰、美团三国杀……
作者丨蔡真
来源丨野马财经
哈啰本是巨头叙事中的“他者”,直到2018年哈啰单车才第一次进入一线城市,到2020年10月,其累计注册用户4亿人,入驻400城,全渠道月活7000万人,领先另两家一个身位。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
从废墟中爬出来并不意味最终胜利,4月24日,哈啰出行正式在纳斯达克递交赴美上市招股书,欲抢滩“共享出行第一股”。
根据5月5日哈啰出行更新版招股书显示,其2021年一季度收入超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其中共享两轮收入从6.21亿增长至11.7亿,同比增长89%;顺风车收入从6400万增长至1.68亿,同比增长高达162%;包括家用电动车在内的新业务在一季度增长强劲,整体收入贡献7000万,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整体来看,哈啰2021年一季度的订单和交易额均实现成倍增长。
在IPO前,哈啰已完成10轮融资,目前第一大股东为Antfin (Hong Kong)HoldingLimited,这家蚂蚁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持有哈啰出行36.3%的股份,以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为首的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为17.7%。
闯关纳斯达克,幸存者的游戏
显然,前浪谢幕留下市场空白,让哈啰找到机会跃升为头部玩家。
从招股书上可以看出,哈啰出行的营收数据在近三年增长明显。2018年到2020年,哈啰营收分别是21.14亿元、48.23亿元和60.44亿元。利润方面从2019年开始,哈啰的总毛利已经转正,过去两年分别为4.19亿元、7.15亿元,不过去年其净亏损仍有11.33亿元,虽然已经同比收窄了24.4%。
亏损并不意外,毕竟持续数年的鏖战已经证明共享单车作为一项重资产、低客单、回报周期长、资本劳动双密集的业务,实在不是短期投资的好选择。
哈啰出行自然深知这一点,在2017、2018年推出助力车、电动车产品后,其基本搭建起共享两轮产品线,覆盖8公里以内出行需求。而在获得蚂蚁、复星等投资之后,哈啰品牌开始去“单车化”。2018年9月正式更名为“哈啰出行”并启用新标识;2018年10月上线网约车服务。
与单车相比,网约车资产更轻、客单价更高、与生活场景产生的想象空间更大,经过两年时间发展,顺风车业务为哈啰带来客观增长。
目前,哈啰出行营收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共享两轮车业务,同时顺风车业务发展迅猛。
据招股书数据,2020年哈啰出行共享两轮车业务营收为55.03亿元,同比增长了21.1%,占总营收的91%;毛利率由从6.4%进一步增长至6.7%;顺风车业务2020年交易额为70亿元,同比增长了137.9%,占总交易额的53.8%。
截至2020年末,哈啰顺风车交易用户数量为2610万,注册司机数量近千万。2020年全年,哈啰顺风车服务9450万次,已接入嘀嗒出租车、首汽约车等主流平台,已排名市场份额第二。
从单车市场杀将出来,哈啰投身于一场更难的战役,与两轮车相比,顺风车服务更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且面临更强的监管。
用户粘性是哈啰的优势。
招股书显示,有34%的用户使用过两种或以上的哈啰服务。其中,60.5%的哈啰助力车新用户、40.2%的哈啰顺风车新交易用户、39.9%的哈啰顺风车新接单司机、63.2%的哈啰电动车新用户来自哈啰单车服务。同时,上述业务也为哈啰单车服务贡献了8.4%的新用户。由此可见,哈啰多场景业务相互协同和渗透率较高,哈啰飞轮效应显现。
在两轮向四轮导流过程中,哈啰的战略重心也在调整。
去年6月16日,哈啰出行在郑州成立了四轮业务全国运营总部;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今年年初,哈啰出行总裁李开逐在公司内部的分享中透露,期望在两轮业务之外,寻找下一个业务增长点,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在哈啰打车等业务做更大胆的投入。
一位内部人士称,四轮业务将是哈啰出行2021年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内部对四轮业务的要求是:渐进化发展,不和行业领先者进行消耗性竞争。哈啰出行的四轮业务包括聚合平台、顺风车业务、以及哈啰打车。
8公里外的战场
青桔背后是滴滴、美团后面有腾讯、哈啰的第一大股东是阿里,共享出行之争必然影响着互联网巨头的战略纵深。
落子哈啰,阿里想要的不仅是8公里内的交通场景,更图谋万亿级本地生活市场——“美团”的腹地。在哈啰出行招股书中,其战略定位已变成“中国领先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
这个野望并不突兀,至少一年前已有迹象。
2020年4月,哈啰出行上线本地生活入口,提供餐饮到店、金融、地图、酒旅等服务;
进入2021年,哈啰出行开始发力酒旅业务,并且将“酒店”模块,放在哈啰出行App中的重要位置。
哈啰四面张网的努力可以理解,在已成为本地出行行业龙头,成为流量入口之后,寻找新的引擎和展开更多想象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当然,这也是资本希望见到的。
而这个故事值得讨论之处有二:
其一,此前美团是先在本地服务类打下坚实基础,在吃喝玩乐之中搭建起稳定而强力的团队,和线下商家建立联系,之后顺理成章切入出行领域;哈啰反向操作,从出行拓展到吃喝玩乐,又会走出一条怎样的道路?
其二,哈啰从两轮出行大战中成功突围,靠得并非正面迎击,而是深耕下沉市场之后把握机会,与强敌错位发展,为自身创造有利的战略机会。而同城配送有货拉拉;生鲜有盒马;车票购买有携程;团购战场更是涌入抖音、快手等一票高级玩家。从游击战变成巷战,哈啰的胜算有几分?
下一个“美团”?难,但有希望
目前美团是本地生活领域的唯一巨头,其沿着餐饮产业链聚焦吃喝玩乐,并延伸至整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在对底层用户流量、商家和产业链的渗透之上建立了生态链。
但哈啰们仍有机会。
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目前监管部门确定的一个月自查自纠期限尚未结束,市场监管总局即对美团进行反垄断调查,反映了国内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监管力度不仅没有放松,反而进一步趋严,因此除了美团之外,不排除还会有其他互联网巨头被反垄断调查的可能。”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对野马财经表示。
监管加码,意味着市场需要更加市场化和良性的竞争,哈啰或许有了杀出重围的机会。
另一方面,三四线增量市场依然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县域级的电商市场依然需要高频流量入口去撬动。
而这是哈啰熟悉的打法——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迅速占领三四线城市,并在密集融资后开启免押金时代,是它在乱战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彼时共享单车的“押金盈利”模式为人诟病已久,挪用押金成为共享单车业内的“公开秘密”,押金退还难甚至登上了央视315晚会。
风控得当、管理精细的特点让哈啰单车一时间成为地级市政府偏爱的对象。
更了解下沉市场、对监管风险更敏感、拥有和巨头“错峰”斗争的丰富经验,这些是哈啰出行不二的优势。
哈啰在招股书中直言,竞争对手有比自己更强势的财务、技术、营销,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对手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同时提供更低的价格。
价格是短期内掌握主动的法宝,但长期来看,最终决定因素还是要看谁的场景逻辑更强。
哈啰未来如何补课,飞轮如何转动,是否能再次逆袭,我们拭目以待。
青桔、哈啰、摩拜,生活中你们出行更喜欢哪种共享单车?对于哈啰出行未来发展是否看好?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

野马财经

219万获赞 19.2万粉丝
野马财经——专注于金融创新报道
野马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