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家庭剧《小舍得》的上映引起广泛热议。作为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的项目,《小舍得》作为一个系列剧产物,确实对于社会的部分现实做出了深刻反映。遗憾的是,有人仍旧将其作为家庭剧来看,更多集中于“育儿”和“家庭和谐”这两方面,未能注意到其背后的深刻现象。
首先,从其重要命题“教育”来看,教育内卷化确实是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内卷化本身已经成为社会多个领域的重要现象,而教育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内卷化的第一重灾区。其表现在于,为了能够进入重点初中,各路家长大显神通,一个单纯的小升初都已经演化成为一场社会关系的立体竞争。
教育内卷化危害几何?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增加社会的知识储备总量来实现生产力的蜕变,而教育内卷化能否起到这一效果却仍未可知,但笔者更多倾向于悲观估计。我国一直以来倡导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这一方针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素质本身是一种定性指标,因此其量化考核的难度十分严峻,所以“成绩”出于数字指标本身的直观性与低成本优势,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第一通行证,正是这种现状使得教育逐渐加速内卷化。另一方面,教育内卷化的动力也源于现有中产阶层的人生经历,由于“教育改变命运”这一定理确实在这一代人身上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故而出于对教育的虔诚,家长对于教育的投资与重视日渐攀升。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教育内卷化已经深入骨髓。
用经典理论——“剧场效应”来解释,正如《小舍得》中的夏君山所言,付出更多的努力却只能获得更差的体验。为什么?剧中钟老师的回答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没有人愿意先坐下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一种骗局就在于,当受骗者知道自己正在受骗,却仍然心甘情愿地被欺骗。教育内卷化大潮之下,即使有人清醒,但被现实所迫,故而只能违心般地加入恶性厮杀的圈子中去。
其次,从另一个重要现象——“阶层固化”来看,《小舍得》的表现亦极为形象。典型的案例是,剧中有的孩子为获得一个竞赛班名额,能够动用三方力量来争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孩子其家庭却无可依赖。不同阶层的教育投入能力由此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无疑成为了社会阶层的“通行证”。而教育资源的垄断,便正好为阶层固化提供了重要驱动力。以资源的自然富集与人为垄断导致的阶层固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阶层固化一般有两种,文化性阶层固化与自然性阶层固化,前者是由于某种文化因素的驱动,导致社会阶层流动困难,典型代表是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后者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自然发展,由于资源本身的用脚投票属性导致资源出现明显的“头部效应”,使得社会出现阶层固化,典型代表是美国和日本。
幸运的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良性的,随着我国整体脱贫和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我国的阶层固化远没有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地步,我国青年群体仍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在我国,努力的性价比仍然是非常高的。但是,居安思危,我国仍然要提防出现严重的阶层固化趋势。我国对抗阶层固化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首先是高考招生名额的地域分配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头部地区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其次是相关政策的倾斜,如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也为偏远地区带去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是值得高度重视的成功经验。
文/郭学博(山西师范大学)
举报/反馈

红网

3277万获赞 118.1万粉丝
湖南省综合门户网站,湖南省党网。
红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