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新华社客户端推送的真人版《帝后礼佛图》视频,通过装束复原和情景演绎,让国宝瞬间“复活”,穿越千年时光,再现文化盛景。今天,该视频在朋友圈刷屏,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北魏。
当前,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郑州博物馆新馆将于4月30日正式开馆,备受关注的“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届时也将开展。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引发市民空前关注。
“听说《帝后礼佛图》不是在咱郑州巩义石窟寺吗?”“五一假期快到了,不如带上孩子去石窟寺一睹《帝后礼佛图》芳容吧!”………今天,欣赏过真人版《帝后礼佛图》视频后,不少市民纷纷发出热议。
针对大家热切关注的《帝后礼佛图》相关话题,记者今天下午专门采访了郑州市文物局、巩义石窟寺保护所相关负责人。
据巩义石窟寺保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巩义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北魏皇室开凿的大型石窟之一,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历代相继在此凿龛造像,建寺时初名为希玄寺,唐时改为净土寺,宋时称大力山十方净土禅寺,清代至今俗称石窟寺。
石窟寺是北魏皇帝、皇后举办礼佛的场所,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及北宋皇室曾在此举行佛事活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造像、碑刻等式。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像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它碑刻186篇。石窟造像雕刻细致,内涵丰富,翩翩飞天,自然生动,超凡脱俗;帝后礼佛图构图完美、保存完整,充分表达了北魏皇室前往石窟寺礼佛的宏大场面,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堪称国家之珍宝,艺术之绝品,令人叹为观止。此外,石窟寺还保存有唐、宋、金、明、清各代碑刻、经幢百余通,记述了石窟寺的变迁及历代修葺情况。
“在这里,外来佛教文化同中原文化相结合,石刻造像既保留着北魏浓重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隋唐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无论从石窟寺的文物价值上,还是从近年来的游客接待情况看,石窟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该文物保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些人物造型构图简练生动,刻工细腻,人物动感十足,为我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的杰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谈起该石窟造像的风格时,郑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石窟诸佛造像在雕像风格上比起云冈、龙门有显著变化,佛菩萨虽还穿着宽衣博带的服装,但面庞逐渐丰满,多为方圆脸型,神态文雅恬静,微笑和善,衣纹简练,让人看了倍感亲切。这种变化显然是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结果。礼佛图、飞天、神兽、佛教故事等是现存较完整的北魏浮雕造像。
据了解,石窟寺一、三、四窟内大门东西两侧共18幅“帝后礼佛图”浮雕,为全国现存石窟中所仅有。其中最精美的为第一窟“帝后礼佛图”,构图分三层,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画面中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体矮小的待从形成了尊卑鲜明的对照。
第四窟的“帝后礼佛图”人物造型独具匠心,前呼后拥的礼佛仪仗队中侍从瘦小低微,比主像小三分之一,营造高低起伏的立体感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反映了当时严格的君权观念。仪仗队中有的为帝后提携衣裙,有的执扇撑伞,有的手捧祭器,服饰的裙线、衣带还迎风飘动,浩浩荡荡地簇拥帝后进香礼佛,生动展现了皇室宗教活动的盛大场面。
记者从巩义市文旅部门了解到,为吸引全国更多游客前来欣赏石窟寺这一郑州文化瑰宝,五一假期,石窟寺面向全国游客推出“学习强国积分免费畅游石窟寺”优惠活动。学习强国用户积分在1万分至2万分的可享门票半价优惠;积分在2万分以上的可享受免票优惠。游客可凭借本人学习强国APP积分及身份证到石窟寺售票处办理手续。
来源:郑州日报客户端,记者:成燕,通讯员:王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