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蔚冰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重点指出要开展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稳步有序推进储能项目试验示范,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水电工程学会调峰与抽水蓄能专委会秘书长郝荣国和北京院副总经理严旭东,和他们就抽水蓄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了探讨。
抽水蓄能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时报:抽水蓄能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何重要意义?
郝荣国: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3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3%。2030年如果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则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有望超过40%。我国将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而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决定了新能源并网规模越大,协调平衡调节需求越大。研究表明当系统新能源电量占比达到10%时,系统调节需求将随新能源占比提高而陡增。而在所有储能方式中,抽水蓄能电站启停时间短、调节速度快、具有双倍调节能力,是技术最成熟,最具经济性和大规模开发潜力的路径。因此,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及事故备用等作用,促进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入网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抽水蓄能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以世界在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项目为例,发展抽水蓄能如何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严旭东: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约184亿元,可拉动地方GDP约552亿元~736亿元,平均每年约50亿元~66亿元。通过本项目建设将带动投资和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期所需劳动力平均人数3600人、高峰人数4600人。为工程建设服务,还将创造较大的交通、仓储、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劳动力,提供各类就业机会约4000余岗位。电站建设可改善当地交通和生活基础设施,使土地升值,还将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环境效益显著。
电站建成并网后可增加电网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1000万千瓦以上;同时依托上下水库形成美丽的景观资源,使当地成为旅游胜地,带动当地商业、旅游业配套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更上层楼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规模均处于世界第一位,“十四五”期间有何规划?
郝荣国: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规模达到3149万千瓦,但仅占我国电源总装机的1.43%,占比偏低。在建5063万千瓦,在建规模和已建规模均低于“水电十三五规划”的目标。
“十四五”期间,将在前期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电力系统需要、站址资源条件、项目经济性等对各省区市抽水蓄能电站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动在建抽蓄电站按期投产,加快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抽蓄电站开工,加快被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初步预计“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年度投产规模约500万-600万千瓦,五年内新开工规模在3000万-4000万千瓦。
建议划定“碳中和”生态保护区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制约抽水蓄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您有何建议?
郝荣国:制约抽水蓄能电站健康发展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抽水蓄能电站电价政策尚不完善,抽水蓄能建设成本无法通过输配电价合理向用户侧传导,电网企业承担压力过大;二是各类规划自成体系,未协调统一,致使大量优质的抽水蓄能站址资源位于生态红线中,严重限制了抽水蓄能电站站址选择。
为促进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主要建议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要做好抽水蓄能电站科学规划及合理布局,既要适度超前,也要科学合理,尽量压低全社会用电成本;二是尽快出台抽水蓄能电站电价政策,合理疏导抽水蓄能建设和运行成本;三是建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会同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在我国已有的抽水蓄能及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基础上,着手在全国划定“碳中和生态保护区”,以保障我国抽水蓄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建设,现有的各类保护区,均应根据“碳中和生态保护区”作出相应调整。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6.7万获赞 18.7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