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恐怕再也没有一个词,像“内卷”这么广泛、持续、深入地渗透各种社会话题。它俨然像是一种非生物性的病毒,不断扩散到各个领域,引发一波又一波的焦虑。
小朋友有“鸡娃”内卷,中学生有学霸内卷,成年人有职场内卷,甚至老年人还有子女相亲内卷……这几天,电视剧《小舍得》中展示的全龄段内卷现象,更是引发网友激烈探讨。
很多朋友都说,可以从这部剧里看到教育内卷、疯狂鸡娃、中年危机……全剧几乎集纳了所有到日常矛盾话题,总体而言看完之后,只有一个字可以总结,那就是:“丧”。
那么就有人问了,我每天都觉得很丧,甚至没有向前奔跑的动力,我是不是抑郁了?那么丧和抑郁之间是不是一定存在对等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如何区分“丧”和“抑郁”
如何区分丧(不高兴/不快乐/不积极)与抑郁,主要看以下三点:
情绪是否与外界环境相合
正常的人的情绪和外界的情况是相合的。但是,如果外界发生了悲伤的事情,却感到高兴,或是外界发生了高兴的事情,却感到悲伤,就是异常情绪的表现。比如升职了,你的第一反应是“工作量又要增加了,好烦”;被恋人求婚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能在一起多久,好悲伤”。这种情绪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情绪是否影响工作生活
要判断这种情绪是否会影响自己正常的睡眠、饮食、排便、乃至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果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也是异常情绪的表现。
情绪持续的时间是否过长
如果我们产生了不良情绪,一般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导致这种情绪的事件逐渐远去,这些不良情绪也会慢慢淡化消失,我们的内心又重新恢复平静。但如果时间超过了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依然走不出这种不良的情绪,就可能是异常情绪的表现。 不过最直观的方法,当然还是根据“抑郁自测量表”来进行判断~
丧情绪也有积极作用?
但是如果你仅仅属于“日常丧”,如何从丧的情绪中走出呢?关键还是要学会正视“丧”这种情绪。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博士田林,给大家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丧”。在田博士看来,丧和抑郁是两回事:丧是年轻人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和说法,对于青年人来说,它可能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跟抑郁的关联度不高。
田博士称,“丧”至少有6方面的积极作用:
1.当年轻人说自己丧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的人生和周围环境降低了期待值。
在心理学上,这是增加对环境的掌控感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办法。比如说,这个活动注定很丧,实际上就是年轻人降低了自己对即将发生事情的期待增加了自我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2.丧文化是年轻人从众心理的表现,可以加强彼此的共同认同感。
九零后圈子里普遍认可消沉情绪,而一些积极热血的话语反而可能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3.丧是通过给自己贴标签的方式,来增加自我认同感。
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比较混乱,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类似于我很外向,但也内向,我总是欢天喜地,但也经常会抑郁等类似的话语,其实这就是一种自我认同混乱的表现。通过贴标签,年轻人反而会拥有一种清晰的自我认同。
4.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技巧。
年轻人通过这种日常丧,来起到一种维护自尊心的作用。当年轻人这么说的时候,其实是在说:别对我有太高期待,从而不轻易让外界来否定自己。
5.用一种搞笑的方式化解压力和焦虑。
6.和上一代人划清界限。
上一代人普遍表现为很积极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而年轻人通过这种方式和上一代划清界限,表达自己是社会舞台的中心。这是一种好的表现。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大家会发现,推崇“丧文化”的其实以90后为主,而许多80后们,则正在以非常积极的状态“疯狂鸡娃”。
田博士是一名80后父亲,他提到,自己从不“鸡娃”,但在他身边,却充满了“疯狂鸡娃”的父母。“相比丧,鸡娃反而只会带来消极作用。”田博士说。
他解释,其实从“鸡娃”到“丧文化”,根本上体现的是两代人的个性差异,虽然这两代人只相差年龄10岁,但心理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有着根本差别。
“上一代的属性是生产者,下一代更多的是消费者。上一代的生活环境更艰苦,社会教给他们的是积极努力,创造价值;但是下一代人的根本属性是消费者,因为从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到产能过剩的时代,只有当你消费力更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因此现在的年轻人一代,潜移默化之中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被塑造成一个消费者。而享受,度假,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等,背后都折射出消费者心态。”
如何走出“丧”情绪
当然,“日常丧”作为调侃可以,但是从个体角度来说,还是要学会通过心理咨询调节情绪,对自我情绪形成正确的认知。切不可丧文化形成负面情绪,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
如果想在普通生活中保持较高的幸福感,那么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在人生哲学层面,你需要将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作为认可的价值。
当我们真正认可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认为昂扬向上的状态是有价值的,自然就会慢慢放下负面的核心理念,保持达观、愉悦的心理状态。
另外,我们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整合程度,获得多面向的价值感来源,寻找归属感、亲密感、情绪支持等等。
比如,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与亲人、朋友待在一起,维系和ta们之间的情谊,也可以通过做义工、组织活动等方式建立新的社会联结。 最后,就是尽量让自己在丧丧的日常中,找一些“甜头”。小编前几天看到一个非常好用的办法,就是每天记录三件让你快乐的事情,目前我已经坚持了一周,慢慢发现生活的糖还是很多的~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依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