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09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中国的影像,由于时光久远,很多照片不知出处,图游华夏网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严谨考证,总体按照拍摄的时间顺序进行还原,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回顾。
第17篇行程
1909年4月7日,考察团一行从成都西门出发,经过郫县,当日抵达灌县(今都江堰市)。
我们找到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再根据罗林的回忆,大致还原了考察团从成都到灌县的行程路线,4月7日7时50分,从成都西门出发,经过满洲城,中午12点40分到达郫县吃午饭,下午1点15分出发,晚上7点55分陆续抵达灌县。
一、成都至郫县沿途
1、1909年4月7日7点半,考察团一行出发,罗林回忆从满洲城经过,里面的房屋不拥挤,大多在茂密的小树林中,在清晨里景色很迷人,他们从成都的西门出城,在城门附近的食摊吃了早饭,上图是罗林拍摄的沿途水田和民居。
2、罗林回忆到,在路旁,灌县的水利灌溉系统开始来水,涌入灌溉沟渠的溪流汹涌不息,显然这是一个很好的灌溉系统,有些沟渠几乎都是小河,这条官道上交通繁忙,罗林一路上遇到几乎源源不断的人力独轮车,推夫们运送着一袋袋的粮食,还有满载的焦炭,罗林特别拍摄了此图,让我们看到了百年前四川人的吃苦耐劳。
3、罗林在途中的一处村口,看到了一处简易的拱门,沿着道路再往远方看去,则是一座石质牌坊。
4、罗林看到沟渠对岸有一群孩子,他特地跑过去给她们拍照片,大多数女孩子吓坏了,赶紧跑开,唯恐避之不及,只剩下右边女孩一个人站在看罗林,她的手里还攥着刚采的一把野花,笔者看到这张画面,不禁感慨万千,如花般的孩子们,在百年前的时光里,永远定格,如今,只剩下她们的后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花开花落,一代一代的延续着。
放大细观,左边3个孩子都不敢转头看,只顾着大踏步离开,可想而知,她们看到一个长相怪怪的外国人,又拿着照相机,肯定是吓坏了。
5、途中的官道好像并没有石板,千年间的人行马踏车往,早已将土夯实,路旁的沟渠水倒影婆娑,应该很清澈,前方两个挑夫走在前面。
6、沿途的某处,罗林停下来拍了这张照片,除了屋后的竹林和高大树木吸引了他,那几座菜地上的坟茔可能让他觉得好奇。
7、罗林回忆当天的旅程完全是在一片平原上进行的,这是他在途中拍摄的一处村庄远景,村后主要是竹林,四周被田地包围,此片罗林为了研究灌溉系统,他特地跑了很远,我们可以看到官道已经。
放大细观,好像是一个独门大户家,里面的房子有好几进,应该是大家族居住在一起。
8、沿途又经过了一处小村落,房屋后面的树木仍然很苗条,根据前几篇文中读者朋友们的分析,和那时用柴木生火做饭有关,稍微长出的枝桠都被砍下来。
9、快到郫县附近的官道旁,罗林发现一大片墓地就在路旁,看坟茔的形制很杂乱,都挤成一团,不像是当地正常的墓葬,我们放大远处的一个碑刻,上面“义塚”两字告诉了我们答案,这是埋葬无主尸骸的墓地,体现了古时中国人的良善。
10、位于郫县附近,罗林发现了田野里矗立的一座三层砖塔,这在一路上稍显单调的田园风光里,显得与众不同。
放大细观,第一层塔身的四个汉字已经不甚清晰,第二层的神龛中,依稀可见一座神像,不知此座稍显袖珍的古塔有没有保存下来,还望郫县的读者朋友们告知了。
中午12点40分,考察团在郫县歇脚吃午饭,于下午1点15分再次出发,为了在当晚能赶到灌县,他们整个下午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前进。
二、抵达灌县沿途
11、在前往灌县的路上,罗林拍下了推着独轮车行进的场景,这是那时四川成都平原常见的交通工具,以其便利灵活成为行动不便人士的首选,为了防晒,坐在上面的人还打起了伞,坐在上面,很是悠哉。
12、罗林对官道旁的田地村庄很感兴趣,沿途他拍摄了很多这样的场景,道路前方,一人挑着担子行进着。
13、一户人家的屋后,屋顶两侧的屋檐翘起,很有美感,其他房屋上都盖着茅草。
14、此处像是两户人家,后方几棵大树和成片的竹林,门口的篱笆是整齐的植物构成。
15、一路上加快步伐,考察团终于在傍晚时分来到灌县的县城,这是罗林在走马河畔拍摄的灌县城外风光,清冽的河水奔涌向成都平原,灌县背靠着连绵不断的大山,对岸的一座宝塔是奎光塔。
我们找到今日的卫星地图,红圈内就是奎光塔,大致推测了罗林的拍摄位置,如今走马河两岸已是成片的建筑。
将第14图放大,奎光宝塔有十七层,清晰可见,此塔始建于明代,后来倒塌,直到清道光年间,为了振兴灌县文脉,略通风水的知县寻获旧址,然后重新修建,因而奎光塔与佛教无关。
16、顺着走马河前行,天色渐暗,罗林看到堤坝是用鹅卵石堆砌成,特地又拍摄了一张。
17、在一片油菜花地旁,灌县的东门终于到了,罗林回忆中提到,此刻已是傍晚7点55分,许是罗林年轻,轿夫可以跑快些,老张柏林和其他人则晚了几十分钟到,因为成都天黑就关闭城门,王翻译担心灌县城门也早早关闭,便提前10分钟跑到城楼前,幸好灌县没有成都那么严,到10点才关门,这段回忆让我们得以知晓百年前的城门关闭情况。
上图细观,城楼名为观凤楼(今已不存),还有一处牌坊,上方有着一个丹凤的雕刻,在暮色里,牌坊与城楼相对,有着凝重古朴之美。
考察团到达灌县的次日,于1909年4月8日晨前往漩口镇考察,欢迎您关注下一期《从灌县到漩口镇》,因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错漏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