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1年4月22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的名单!逾250人当选,其中包含9位华人。

资料显示,这9名华人名单如下: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普林斯顿大学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斯坦福大学化学家鲍哲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家沈延安、斯坦福大学通讯专家孟怀萦、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蔡立慧、耶鲁大学物理学家曹慧、哈佛大学免疫学家吴皓、牛津大学哲学家张美露。

其中,颜宁和沈延安为中国籍,沈延安在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

沈延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以下关于沈延安的资料(含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沈延安,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延安

人物经历

2004-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心主持人,教授

2001-2004 哈佛大学生物与行星地球科学系

2000-2001 丹麦地球系统研究中心

1998-2000 丹麦Odense大学生物系

1997-1998 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

1995-1997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

1、稳定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

2、地球环境演化

3、大气化学

以下关于沈延安的资料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官网:

我院沈延安课题组揭示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发布日期:2021-04-22

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生命灭绝事件,造成海洋中超过90%以及陆地上超过70%的生物消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以高精度镍(Ni)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晚二叠-早三叠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含镍气溶胶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这一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Nickel isotopes link Siberian Traps aerosol particlesto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为题发表于综合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关于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环境和机制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和认识,其中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的急剧升高和全球变暖、海洋缺氧和酸化、富含硫化氢海水的上涌、海洋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大量富集等。在过去30多年,国内外学者在全球范围内对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般认为造成生命大灭绝和环境巨变的根源在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喷发。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火成岩省,主要由大约三千万亿立方米的玄武岩组成,因此它的喷发能够造成全球大气和环境的剧烈变化。但最近的精确年龄测试表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在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的30万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喷发,因此大火成岩省的喷发和生命灭绝的成因联系成为地球生物学领域未解的重要科学问题。

沈延安介绍说,在过去5.4亿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了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该项研究是首次应用Ni同位素解析生命灭绝过程中的剧烈环境变化,为理解生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必将会启发国内外学者采取相同手段对其它重要地质历史转折时期生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重大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资助。

李飞飞: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第一位红杉教授,同时为斯坦福大学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的丹宁家族联席主任。2020年2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年5月,担任Twitter公司董事会新独立董事;10月,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颜宁: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取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施一公),后来留校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2007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至今已在《自然》、《科学》和《细胞》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要科研成果有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原理等。2017年,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鲍哲南: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K. K. LEE 教授,美籍华裔化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她因发展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半导体等技术而知名。2017年,她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孟怀萦:孟怀萦(Teresa H. Meng),史丹佛大学电机系终身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创锐讯(Atheros Communications)通讯公司创办人,以领导分散式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而最为知名。Stanford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IEEE Fellow,继黄桑希兰院士之后的第二位华裔工程学院女院士。

蔡立慧: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教授,美籍华裔生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凭借对阿兹海默症的研究,成为2008年中研院院士选举最高票与最年轻的女院士。2011年,蔡立慧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新任院士。

曹慧:曹慧(Hui Cao),耶鲁大学约翰·C·马龙应用物理学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吴皓: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系教授,美籍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美露:张美露(Ruth E. Chang) ,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美籍华裔哲学家。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背景资料:

据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官网介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文简写为AAAS),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成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学术团体和政策研究中心之一,首任院长为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及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自1781年首次评选,每年进行院士增选。自1780年成立以来,该学院已选出了13,500多名成员。

据百度百科,历史资料显示,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的知名华人众多,其中包括:胡适、翁文灏、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丁肇中、丘成桐、朱棣文、施一公等。

来源:读创财经综合

审读:喻方华

举报/反馈

读创

84.4万获赞 13万粉丝
深圳商报/读创—深圳4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
深圳商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