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香港主办了一场两广粤剧艺术展演,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内地年轻人在表演中展现了高难度的南派武术,受到粤剧行家和观众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早已从香港回来内地发展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她慧眼识英才,经过多方协调,当年就将年轻人从广西调到广州。这位年轻人就是粤剧演员欧凯明。
粤剧是岭南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岭南文化集大成者。它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粤剧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也是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在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上世纪九十年代,粤剧深受流行文化和电视的影响,观众流失,市场萎缩。要不是红线女等老一辈艺术家爱才惜才,或许像欧凯明一样的粤剧“苗子”也就慢慢流失。
粤剧的保护工作引起了粤港澳三地政府的重视,从2003年开始共同为粤剧“申遗”。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粤剧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粤港澳跨地域文化交流合作取得的重大进展。
2009年10月,包括香港粤剧泰斗林家声在内的三地粤剧名家汇聚香江,在红馆一连多日举行“粤港澳红伶齐唱贺国庆”粤曲演唱会,受到粤剧戏迷的空前追捧。
“2009年粤剧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整个粤剧界非常振奋!政府层面也非常关心,大力支持。”回顾这几年粤剧的变化,欧凯明面带喜悦,“我们经常走进校园向年轻人讲述粤剧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演出让他们近距离欣赏粤剧的美。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场来看戏,这点我觉得最开心!”
欧凯明来到广州发展已有28个年头。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位虽身怀绝技却前途迷茫的青年演员,而是成长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恩师红线女已仙逝多年,欧凯明仍对她念念不忘。“粤剧文化同宗同源,有传统也有历史。当年红线女老师带我们拜访过香港的很多前辈,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欧凯明曾多次与香港粤剧名家同台演出,一同创排剧目。他说,粤港澳三地在粤剧文化交流和演出方面十分频繁,只是去年疫情影响一度中断。现在澳门方面已基本恢复人员往来,就等香港疫情好转,一切恢复如常。
欧凯明现有徒弟十余人,他说粤剧的传承发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粤剧发展后继有人!年轻人也有许多施展才华的地方。”以广州粤剧院为例,年轻人在演员队伍里占比超过一半,“我们格外重视粤剧传统剧目的学习,传统的翻打、排场和程式,都要求青年好好学习掌握。”(总台央视记者 周羽 陈惠婷 何伟奇 孙冰 张逸凡 周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