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台湾省是个多山少平地的岛屿省份,比起大陆来耕地面积很有限,但是台湾省的农民的收入却要大陆的农民收入高,日子过得更富裕!
是因为他们发展得比我们早,还是台湾省的农民比大陆的农民更能吃苦吗?
答案:不是的。
我国台湾省和大陆发展几乎是在一个同起跑线上的,而且大陆的农民也是很能吃苦的,并不比台湾省的农民差。
台湾省的农民比大陆的农民收入高,日子过得更富裕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的农业运营模式更先进,能使农民通过农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说台湾省的农业模式之前,先说一下,台湾农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1、恢复发展阶段
1945~1968年,台湾省光复后,实施了“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年均增长5.5%以上,同期农业人口转非农人口达80余万人,有力支撑了工作起飞。
2、停滞与调整阶段
1969~1989年,这段时间台湾省农业出现了负增长,开始走向衰落。为此台湾省开始调整农业结构,推出了“第二次土地改革”,扩大农场规模,向着精致化农业发展。
3、转型升级阶段
1990~现在,该阶段台湾省农开始由量向质发展,快速现代化的阶段,推出休闲观光农业、安全农业、无毒农业,以及一乡一品、一县一品,致力建设富饶乡村,推动策略联盟,将小农整合成大农。现在的农业已进入特色现代化、生态化、精致化。
台湾省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其实也就是经过了三次的土地改革,由此也奠定了台湾省农业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有了利于农业发展的基础,并不一定能保证农民利益的最大化,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呢?
他们的法宝就是独特的运营模式:农会组织
台湾省的农会组织是农民利益实现的重要载体,具有农有、农享和农治的法人团体,是个非纯盈利性的公益组织。
主要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
台湾省农会组织系统
目前,台湾省已有99%的农民加入了农会组织,成为了会员,而保障农民获得最大利益保障的是农会的“供销经营”!
农会的供销经营,它联结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了以销定产,扭转了单个农户的市场弱势地位。
台湾省的农会是由农民直接运营的,且有发达的运销体系,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无缝连接。
该体系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等,相对应的业务包括农产品运销、仓储、加工、制造业务等,所有的农产品都通过农会来交易,直接绕过了中间商。
结束语:大陆的农业生产其实也到了类似台湾省的第三阶段,而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其原因还是在组织生产和供销模式上,这一点可以借鉴一下台湾省的做法。
本文参考文献:
[1]杨正位. 台湾农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 5(5):92-107.
[2]文再坤. 台湾农会运作模式及对大陆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启示[J]. 作物研究, 2012, 26(005):584-586.
[3]张晓丽. 借鉴台湾农业模式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J]. 农业与技术, 2018.
举报/反馈

山哥观察

2.7万获赞 325粉丝
专注于农村、农业和农民领域的平台
三农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