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档案馆泛黄的档案卷宗中,有一份对《太原市都市建设大纲草案》(1949年7月)的意见书,异常珍贵,它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太原描绘的一份未来蓝图。在今天看来,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仍具指导意义。
■太原解放百废待兴,清华助力城市规划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时碉堡林立、垃圾成山、工厂倒闭、商业萧条,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据乔含玉先生主编的《太原城市规划建设史话》记载:解放初期的太原全市辖区面积只有39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1.5万人,聚居在城关十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道路只有38.2公里,道路狭窄,宽度只有5米左右,且以土路为主;整个太原没有一辆公共交通车。同时,由于之前的太原没有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各自为政,没有功能分区,布局极为混乱,把重污染的工业区安排在城市上风向和汾河上游,有的还与居民区混杂,亲贤飞机场和作战用的环城铁路延伸到市内,这些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和阻碍。
为了尽快建设一个新太原,太原市政府在发动群众医治战争创伤的同时,主抓城市规划工作,确定了在市辖区范围内不受城墙的约束,依托旧城向外发展的原则。
资料显示,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天,太原市政府即从榆次移驻至太原市区的精营东边街13号办公。6月,市政府就责令当时的市建设局尽快组织技术人员,草拟太原市城市规划方案,并邀请清华大学师生和北京市都委会有关专家来太原帮助工作。
1949年7月,太原市建设局即拟出解放后第一个《太原市都市建设大纲草案》,报送华北人民政府审批。10月29日,华北人民政府作出批复,建议建设重点以重工业为目标,随批文还附来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企划处及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意见书各一份。
■梁思成提出详细意见,至今仍具指导意义
梁思成的《按原文逐条讨论太原市都市建设大纲草案》意见共五页,从人口密度、街道、交通、上下水道、电灯、煤气等8个方面详细提出了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旧城沿着汾河东岸,在发展上隔河向西本极合理;沿河两岸自成绿带,如大公园,在设计上示为良好条件;由南至北仅有三座桥梁,相隔过远,交通实有不便。”这正是后来以汾河带状公园作为太原城市南北轴线、依托旧城向外伸展的中国传统棋盘式加环路的城市道路规划网、沿汾河自北向南建设数座桥梁的最初规划设想。
此时的都市建设计划虽然只是大略的规划,但对整个经济恢复时期城市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根据批复意见,市建设局于1950年8月拟出了《太原市都市建设五年(1951-1955)计划纲要》,逐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太原市这个都市建设五年计划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下实施的。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鉴于太原工业基础比较雄厚、自然资源丰富,能有效为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资源支持等综合因素考虑,太原被确定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全国156项大型骨干工业项目中有11项在太原选址建厂。为把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规划好,1954年4月5日,太原市成立了城市规划工作组并赴京工作,在国家建委苏联顾问克拉夫秋克和中建部顾问、苏联专家巴拉金的指导下,于当年8月完成了《山西省太原市城市初步规划说明书》及附图,并呈报国家建委审查定案。
这次规划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吸纳了梁思成“沿河两岸自成绿带”的意见,规划了以汾河带状公园为城市的南北轴线;汾河河床水面宽200米,连同两岸绿化和滨河路总宽为800米,为治理和美化汾河预留了建设空间。
这份规划还依托旧城向外伸展的中国传统棋盘式加环路的城市道路网规划,把迎泽大街定为路网的主轴线、新建路定为路网的副轴线;提出了将旧的尽端式火车站(也称尽头站,列车的到达和出发均在一端)改为通过式火车站(中间站,两边都有车站),设置在干道主轴线迎泽大街东端,成为城市的大门;提出了把深入到市区的亲贤飞机场(太原解放前阎锡山在大营盘一带修建的可供运输机起降的机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民用机场)尽早迁往武宿机场的意见。
随后经过一系列补充和修订,1955年1月18日,太原市正式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城市总体规划蓝图和说明书,并报国家建委批准,同时向国务院备了案。
上世纪90年代,太原市完成了1954年第一个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以汾河公园为城市南北轴线”的汾河景区(城区段)建设。经过20多年的建设,汾河景区如玉带般穿城而过,形成了长达近33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今年又在向北延伸,成为太原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几十年实践证明,1954年太原市第一个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当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为以后的规划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太原城市布局和道路骨架基本轮廓,起到了引领城市建设的作用。
其实,梁思成及夫人林徽因,与山西、与太原缘分颇深。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曾四次来山西进行古建筑调查,发现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难得的唐代大木作建筑,推翻了日本学者“中国无唐代木构”的武断说法。1934年在与林徽因赴汾阳考察的长途汽车上,他瞥见了晋祠正殿的一角,如获至宝,返回时到晋祠考察,回去后即以《太原县晋祠》为题,向世人详细介绍了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等太原古建精品,后将此文收入与林徽因合著的《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梁思成先生不仅不辞艰辛、深入考察山西古建筑,解锁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密码,同时十分关注太原的发展,对太原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历史无声,档案有痕。如今,回顾7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提出的设想,不仅具有惊人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而且对现在太原城市规划及现实发展仍具指导意义,细细品读,不禁令人心生敬意。(感谢太原市档案馆提供大力支持)
邢晓梅
(责编:candy)
举报/反馈

山西新闻网

17.8万获赞 5.9万粉丝
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山西新闻网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