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
近些年来,飓风、干旱、洪水、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类为抵御自然灾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次中等强度的台风,就能在短短数小时内,裹挟着25亿吨的水移动数千公里,能量相当于10亿吨TNT同时爆炸。人类真的有能力避免这样的灾难吗?在气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呼风唤雨、控制极端天气并非梦想,在这一高科技领域独占鳌头的非美国莫属。今天,就聊一聊美国曾经使用过的气象战争。
气象战是指通过在近地大气层中释放特殊化学物质或发射大功率高频电磁波,从而改变大气环流,干扰局部磁场,使局部区域天气异变,导致洪水泛滥、严重干旱、飓风、地震等人为灾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为了掩护部队在意大利半岛向西海岸推进,曾在意大利伏尔特河岸进行人工降雾,制造了5公里长、1.6公里高的雾障区,掩护部队顺利完成渡河任务。科技可以降雾,当然也可以驱雾。同样在二战中,美军利用人工驱雾的方法,成功保障了战机的升降作战。由此开始,美国尝到了气象武器的甜头。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核弹)还重要”的观点,开始致力于气象武器的研究,并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McKinley Climatic Laboratory),可以人工模拟全球20多种气候环境,先后进行过数十个秘密气象研究项目。
从1966年开始,美国在越战中利用东南亚地区季节性多雨的气候条件,7年时间里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毗邻地区投放了474万多枚碘化铅和碘化银降雨催化弹,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人工降雨,造成局部地区洪水泛滥,“胡志明小道”的雨季延长了一个多月,严重破坏了越南北方部队的后勤供给。大量暴雨和洪水使越南很多桥梁、水坝、道路被冲毁,蒙受巨大损失。
1970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人工增雨的同时,会影响周边地区降雨量,利用这种“时空延伸效应”,可以制造“干旱武器”。于是,美国在古巴周边的“上游”云层播撒碘化银,实施人工降雨,造成古巴极端异常的干旱。后来,前苏联多次在古巴实施人工降雨,才缓解了古巴的旱情。
飓风同样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如果在飓风云区撒播碘化银或其它催化剂,就可以扰动气流运动方向,从而使之按照需要来改变移动路径或加大飓风强度。早在1947年10月,美国曾经在加勒比海热带风暴外围雨带抛撒干冰,意欲引导飓风。但由技术问题,使原本正在远离美国大陆的飓风突然转向,弄巧成拙在美国本土登陆,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飓风的控制,1955年,美国气象局成立“国家飓风研究项目”,开始多次在大西洋进行人工干预飓风的试验。1964年,美国操控“Flora” 4级飓风袭击古巴,导致数千人死亡。1974年10月,美国将一飓风引向洪都拉斯,导致后者伤亡逾万,经济损失达千万美元。1976年,美国故伎重演,再次使即将在美国登陆的强飓风转向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古巴等国家,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美元。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派出了由500人组成的气象部队。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首次使用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卫星制导炸弹。2001年,美国在阿富汗战场成功使用温压弹控制战场形势。
数十年来,美国在气象战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今看似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事件背后隐藏着的秘密不得不令人深思。气象武器是把 “双刃剑”,如何合理使用以避免对整个地球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破坏,这需要人类更多的智慧。
责编/朱张航宇
信息来源:NO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