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东晋是代表门阀士族利益的一个王朝,其中有四个家族先后掌控朝政呼风唤雨。但比起王、桓、谢三家,颍川庾氏显得暗淡许多,这和其代表人物庾亮脱不了干系。
庾亮(公元289年-公元340年),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人。最早被琅邪王司马睿召为西曹掾,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务。庾亮长相帅气,善谈玄理,且举止严肃遵礼,家庭出身也好,所以颇受司马睿器重。后来庾亮之妹庾文君嫁给了司马睿长子司马绍为妃,所以庾亮又和司马绍关系密切,等司马绍即位王敦之乱时,庾亮以左卫将军协同平叛。
按理说庾亮应该是司马绍的亲信,但司马绍企图强化皇权势必会触动门阀士族的利益,这其中无疑就有庾家。司马绍病重时庾亮便劝谏说司马宗要谋反,使得司马绍一番感悟后明升暗降司马宗。可司马绍也不甘心士族反扑,于是在临终前做了一番安排,召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杨尹温峤,一起接受遗诏,辅助皇太子司马衍。司马绍这个安排看似互相制衡却忽略了皇后庾文君。
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司马绍驾崩,年仅27岁。还是孩童的司马衍(公元321年-342年)即位,尊庾文君为皇太后,庾文君临朝摄政。有了太后妹妹的加持,庾亮的权势自然迅速提高,司马绍留下的那种制衡显然也不存在了。
平心而论,执政的庾亮倒也没有王敦那般的野心,却也少了王导的那份灵活。王导时期为了笼络平衡士族利益,其政策宽和而赢得众心。但庾亮执政后,一反前策,严厉任法,因而大失人心。上任没多久,就再次和皇族宗室起冲突,司马宗和庾亮素来不和,司马宗因为庾亮丢失实权,心中自然不满,同样的,庾亮也想铲除这个老对手,很快机会就来了。御史中丞钟雅弹劾司马宗谋反,庾亮于是派右卫将军赵胤拘捕司马宗。司马宗领兵抵抗,被赵胤所杀,家族被贬姓为马氏。司马宗谋反,其兄西阳王司马羕也难逃干系,被免去了所有的官职,降封为弋阳县王,虞胤被降职为桂阳太守。司马宗和司马羕两人虽然不排除有造反可能,但毕竟是朝廷皇族中的元老,又是司马绍时期的重臣,在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情况下,杀了一个,打压一个,庾亮自己又是外戚,就给人一种外戚为了专权而翦削宗室的感觉。
东晋初期除了门阀士族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率众南来的流民帅,祖逖就是其中代表。对这些人司马睿都是猜忌不信任的,一般都让他们停留在淮河南北,不准过江。但随着王敦之乱爆发,司马睿无兵可用才同意让江淮流民帅刘遐、苏峻等入卫京师。
在王敦之乱中,苏峻因有功于朝廷,渐渐拥有很高威望,而且有精兵万人,武器亦精良,是江北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苏峻也因此而骄纵,更加收纳亡命之徒和隐匿逃亡的罪犯,甚至是朝廷重犯。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庾亮诛杀司马宗,其党羽卞咸的哥哥卞阐逃亡到苏峻处,庾亮向苏峻讨要卞阐却遭到拒绝。庾亮因此认为苏峻终将造成祸乱。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想下诏征苏峻进京,认为苏峻在自己眼皮底下总不会闹出事前。但朝中之人却意见不同,王导认为应该暂时容忍苏峻,卞壸更是表示:“峻拥强兵,逼近京邑,路不终朝,一旦有变,易为蹉跌,宜深思之!”,温峤也多次写信劝阻庾亮,满朝大臣都认为此事不可,但庾亮通通不听并表示,苏峻早些造反要比晚些造反好。
苏峻听说庾亮要征召自己入朝,就派司马何仍见庾亮表示推辞。庾亮不仅不同意,还派郭默、庾冰统军防备苏峻。之后就下诏征召苏峻为大司农,让苏峻的弟弟苏逸代领部曲。苏峻再次上表推辞“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今中原未靖,无用家为,乞补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鹰犬之用。”但庾亮再次拒绝,并要求苏峻赶快入朝。在苏峻犹豫不决的时候,苏峻手下怂恿他造反。苏峻于是同祖约一起举兵。这祖约不是别人,正是祖逖的弟弟,虽然他没守住祖逖北伐的成功,却也参与讨伐王敦,并镇守寿春,防卫北方。但在司马绍去世后,祖约认为自己名气和资历都不在郗鉴和卞壸之下,却未能成为辅政大臣而一直耿耿于怀,更认为是庾亮篡改遗诏的结果。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后赵石聪进攻寿春,祖约多次向朝廷求援但都不获派兵支援,后来石聪被苏峻所派的韩晃击退后,朝廷却在打算在江南修筑涂塘作防御用。祖约因而觉得是朝廷放弃了他,十分愤恨,更有怨言。就这样苏峻和祖约打着讨伐庾亮的旗号造反。
对于这次叛乱,庾亮近乎没有准备,先前温峤听说苏峻不接受朝廷诏命,知道苏峻肯定会造反,而苏峻离建康有太近,所以想要自己领兵东下守卫京师,但庾亮不同意,写信告诫温峤,比起苏峻自己担心陶侃,让温峤不要越雷池一步。三吴地区也有义兵想要前来守卫京师,但庾亮同样不允许。
苏峻刚造反还没攻到建康附近之时,尚书左仆射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向司徒王导建策,建议在苏峻未来到前阻截阜陵并守当利口,令苏峻军不能渡江,并可借朝廷兵多而一战决胜。又言即使苏峻不进攻,守军亦能进逼历阳王导等人觉得很有道理,但庾亮却不采纳。等到了十二月苏峻部攻陷姑孰,夺取了食盐粮米,庾亮这才感到后悔。
随苏峻军逼近,庾亮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徐州刺史郗鉴也打算领兵南归保卫建康,但庾亮以防备北方为由不允许。随着朝廷守军节节败退,苏峻乘胜兵临京师,到达蒋陵的覆丹山。陶回向庾亮建议,预料苏峻将绕过重兵驻守的石头城,必定从小丹杨南道徒步前来,应该派伏兵在小丹杨南道伏击苏峻军,对于这种好主意,庾亮一如既往地不采纳。之后苏峻果然绕经小丹杨道进攻,更在其间迷路,靠一个当地人作向导才得以继续前进,期间军队无阵形可言。庾亮知道这个情况后又是后悔不已。之后的战事进一步恶化,卞壸、羊曼、周导、陶瞻等人都战死了。这时庾亮领兵在宣阳门准备抵抗,可军队还未排成队列,士兵都弃甲而逃但士卒尚未成阵就已弃甲逃走,庾亮只能和三个兄弟逃往寻阳投奔温峤。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二月,建康失守,百官奔散,只剩王导、陆晔等少数几个大臣保卫小皇帝。苏峻自封骠骑将军、录尚书事,专断朝政,滥署百官,殴打大臣,裸剥士女,为所欲为,苏峻敬重王导,以王导德高望重,仍然让他官居原职而排在自己前面,也没有听从底下建议杀王导。苏峻又逼迫小皇帝迁居石头城,软禁在一间仓屋里,还天天跑来高声叫骂,骂尽各种丑话。王导此时也开始害怕,抛下小皇帝,匆忙带着两个儿子逃到了城外的白石。
庾亮这边到达寻阳后,宣太后诏,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加郗鉴司空,温峤以苏峻未平而不接受。温峤素来敬重庾亮,虽然庾亮是逃过来的,温峤还是准备推举他为都统打算起兵讨伐苏峻,并分兵给庾亮。但庾亮觉得温峤更合适,两人互相推让不受,之后两人达成共识让陶侃担任盟主。但陶侃这边因自己没有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的愤怨而拒绝,后虽在温峤多番劝请下答应,却也反复不决下不了决心,直到温峤写信游说并用其子陶瞻之死刺激陶侃,陶侃才下定决心亲自领兵和温峤会合。
陶侃虽然来到寻阳,但对庾亮却仍心怀不满,当时社会上更有传言陶侃会杀庾亮以谢天下。庾亮虽然非常害怕,但等见到陶侃时,引咎自责,风神度量令人佩服,陶侃也因此释然不怪罪庾亮,之后二人在一起宴饮闲谈了一整天。经过一番了解陶侃称赞庾亮“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有了陶侃等实力派加入,苏峻之乱终于在众人合作下得以平定,东晋政局危而复安。但对庾亮来说他之后的官场生涯又会怎样?
举报/反馈

Piconderoga7

7505获赞 1653粉丝
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