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1965)是我国早期创作的革命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是我国爱国主义影片中广为流传的一部。影片讲述日本侵略者军入侵中国时,1942年的中国冀中平原上,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的英雄故事。而电影中“高家庄”的原型就是取材于冉庄地道战遗址。
位于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清苑县冉庄,是华北抗日战争中留下来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冉庄地道为抗击侵略者,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是在与敌人斗争的战争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初期的地道是单口洞,后来把两个洞口挖通,形成双口洞或多口洞。这种双口洞或多口洞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依然只能作为临时藏身之所。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边战边挖边改进,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防御战争体系。
冉庄地道是一座能打能藏、可守可攻、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地方武装对敌斗争157次,给敌人以重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干线,长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和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6千米。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留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几十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冉庄地道战遗址地道内各种地下设施共有23种,256处之多,如地下指挥部、储粮室、兵工厂、水井、翻板、卡口、双层地道、翻眼等。2010年8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竣工, 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
(视频来源央视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