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加尼克效应(也可称之“蔡格尼克效应”), 指的是:人们对于没有处理完的事情,要比已经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个效应,适用于很多方面和领域;当然,它同样能够改变你的拖延症。
-01
为什么人会产生拖延症?
拖延症的产生,跟多个因素有关:周围的环境,个体的差异,以及所需要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
百科中对于拖延症的解释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的情况下,依旧把计划中的事情往后推迟的行为。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
周末有工作任务需要你加班完成,但你直到假期马上结束了,才刚开始去做。
而在读书时,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不到最后一刻也不愿意动手去做。
那些要准备考试的人,一边复习,一边玩手机,不到最后一刻,也不会用心对待。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拖延症。
你刚准备去洗卫生间里的衣服,但你心里想的是:刷完这几个短视频就去洗,反正用不了多久。
可看着看着,时间过去了1个小时,你依旧没有任何行动。
拖延的行为,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与感情之中。
影响一个人产生拖延症行为的原因:
第一:一个人的惰性思维
当一个人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一直紧绷着的时候,他往往更需要有休息的时间;一旦他有了休息的时间,就会想办法来弥补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辛苦,即便手头里还有需要完成的工作。
而这种惰性思维,本质上是建立在高压之后的放松心理上。
而也有一些人是,习惯性懒惰,他们不愿意第一时间开始做某件事情,一定要等到这件事快到约定日期时才着手去做。
第二:环境对一个人行动力也有影响
在学生时代,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学习氛围很重要,学习的环境也很重要;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周围是什么环境,你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你周围生活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很安静,并且大家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你不会让自己有太多拖延的时间。
大家都在做,只有你不做,你的心中也是无法接受的。
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
-02
拖延症会对一个人造成哪些影响?
第一:期待值越高,失望也越多
那些拖延症比较严重的人,还总喜欢暗自下决心:我一定要完成某件事,我一定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
可每一次定下来的目标,没有一次如约顺利完成过。
在这样的期待与失望的落差下,这个人就会变得愈发焦虑;期待越多,最后却总是失望。
久而久之,这个人的自信心会降低,今后做别的事情时,依旧会有拖延的现象。
第二:降低工作效率,造成情绪不稳定
当你长时间处于拖延的状态下,你的工作无疑是受到影响的;而工作没有完成,你的情绪会变得焦虑;长时间的焦虑状态下,你就养成了习惯性情绪不稳定。
越是拖延,你的生活和工作就越是糟糕;并且,拖延症时间久了,还会引起一个人内心中潜在的抑郁症。
第三:让你陷入无限循环的死胡同
拖延症,其实就是一个死循环。
你的心里面有两个声音,一个在告诉你:我不要拖延,我要赶紧忙完手头的事情,然后再修修。
另一个声音告诉你:没关系,就玩一会儿,反正任务那么轻松,很快就完成了。
越是沉迷拖延,这两种对立的声音在你脑海中就越是深刻;时间久了,你自己就混淆了真实想法。
-03
改掉拖延症,其实很简单
第一:将大的目标分成小目标逐个完成
回到“蔡格尼克效应”,如果一张空白的纸上有半个圆形,你会不会下意识地将这个圆形补充完整?
面对工作任务时,同样可以用这个办法。
将你的工作分成多个小目标,先完成一个目标,休息1分钟,然后接着忙下一个目标;当你养成了这种习惯,再将这个任务连贯起来去完成。
就像你锻炼健身一样,每一组运动中间都要间隔几十秒或者1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是一个道理。
就像切蛋糕一样,将大的目标分成可以很快完成的小目标,你才会感到更轻松。
第二:五秒钟原则
举个例子:
你特别困,但是闹钟响了,你该起床收拾一下去上班了;可这个时候,拖延症和惰性让你不愿意离开温暖舒适的床铺。
这个时候,你在心中默念5个数字,并且心中不断暗示自己:读完5个数字后,我立马起床。
不仅仅是生活中,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这个五秒钟原则。
当你不想做,感到自己在拖延的时候,不妨试着默念几个数字;这种行为,能够为你起到“外力”的作用。
第三:努力培养你的“微习惯”
什么是微习惯呢?就是让你每天都可以抽出一会儿时间很轻松完成的事情。
比如:每天做20个俯卧撑,随便怎么做,但一定要保持每天20个数量。
当你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会影响到你生活中各个角落。
每完成一个微习惯后,人的内心会逐渐培养出自信心,而自信则是对抗拖延最有效的办法。
今日话题:
你觉得自己有没有“拖延症”的表现?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文字原创,侵权必究)
举报/反馈

何所欢

109万获赞 25.7万粉丝
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为你带来有情的故事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