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认为情绪稳定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智慧和修行来获得的能力。
一、活在当下
能够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不会因为过去的事情而烦恼,也不会因为将来的生活而担忧,他们只会活在当下,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
王阳明曾说过:“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能够存此心,就会时刻察觉到此心,这便是在做学问。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和将来尚未发生的事情,现在想他有什么用呢?总是胡思乱想,只会让自己失去本心,徒增烦恼!
其实过去的的早已过去,与其让自己郁郁寡欢,倒不如想想怎么解决它,让自己跨过那个坎;将来的事情还未发生,与其忧心忡忡,倒不如做好当下,让自己未来的生活更有保障。
专注于手边事,眼前事,这样才会让自己内心平静,不急不躁,让自己变得超然又踏实。
二、懂得”虚己“
王阳明被贬龙场,在那他曾打造了一个石棺。“石棺”是他在龙场悟道的主要利器,因为他悟道时,一直难以忘记自我,抛下生死,所以就打造了一个石棺,内心告诉自己:“你已经死了,还怕什么呢?”
王阳明躺在石棺里修身养性,潜心悟道,终于一天夜里,他领悟到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其实人生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么人就会被情绪所困,难以脱离困境。
我们之所以觉得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失败了,而这里的“失败”就是说事情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发生,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因此我会痛苦不堪。
人能虚己以游世,去孰能害之。
“虚己”也就是别把自己当回事,这样的话便没有人能够令你动摇,更别说愤怒、生气了。
当一个人的自尊心很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的时候,别人稍微一冒犯,他就必须反弹回去。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放下“自我”,多去换位思考,去理解、去包容。
“虚己游世”也就是虚己、忘己、忘掉切的私欲、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去害人害己。
放下了我执,也就不会去计较那些琐事,反而对一切都看得很开,这样情绪才会更加稳定健康。
三、情绪稳定的人,过得简单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个人的欲望多了,痛苦也就多了,在他与世界的交集增多时,争执和分歧也随之而来。
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满足了这个,却还想要那个,最终被欲望所控制,沦为了它的“奴隶”。
有道是:
家有广厦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家有良田万万顷,一日只能吃三餐。那些情绪稳定的人,一般都活得简单,他们并不是“无欲无求”,而是懂得“知足常乐
这样的人,抛去杂念,真正投入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人,知足常乐,过好自己当下的每天
这样的人,举手投足,散发着从容而又沉稳的气质。
活在当下,破除我执,过得简单,方能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也变成了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当然,以上只是我王阳明心学中的浅显认识。
学习王阳明,人生可以少走弯路。
王阳明虽然已经远去,但他创建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志士,都很推崇他;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在日本,王阳明的《传习录》是大众读物,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家庭妇女,都对它时常研读。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深入人心,并且当代众多名人、大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越发孤独。
王阳明心学高扬的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初心,洒脱的胸怀,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意义,让疲惫脆弱的内心重新获得强大力量,在浮躁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良好指导思想。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语录故事,下方横条《知行合一 》+《传习录》两本书 ,不仅全方面描写了王阳明的一生,还有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
《知行合一》这本书,还以小说敏锐的触角探及王阳明的内心世界,解开了有关于王阳明思想的诸多谜题,让读者了解到一代先哲是如何在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中,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至圣追求的,这不仅是一部“从凡至圣”的励志书,更是一部全面了解阳明心学精髓的作品。
如果您想购买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举报/反馈

小柒聊史

1.4万获赞 9613粉丝
以通俗语言将正经文化知识分享给大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