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闲谈,这时一个小孩跑过来,慌慌张张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那么现在请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在一百名被测试的人中只有两人答对,而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有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其中一个是局长的老公和爸爸,就是孩子的爸爸和外公!”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却回答错误呢?
这就和一种心理学效应有关,它就是——
刻板效应!
1
什么是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 。也是由社会按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分类而形成的固定印象 。刻板印象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迅速洞悉概况,节省时间与精力,但是往往可能会形成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人们往往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或可扭曲为歧视 。
2
刻板效应的例子
我们通常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等等。
《三国演义》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上就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响正在发生作用。
再比如,人们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文质彬彬,商人较为精明,诸如此类都是类化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印象。此外,性别、年龄等因素,也可以成为刻板效应对人分类的标准。
按年龄归类,认为年轻人上进心强,敢说敢干,而老年人则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
按性别归类,认为男人总是竞争心强,自信和有抱负,而女性则是起居洁净,讲究容貌,细心软弱。
由于刻板效应的作用,人们在认知某人时,会先将他的一些特别的特征归属为某类成员,又把属于这类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归属到他的身上,再以此为依据去认知他。
3
刻板效应的启示
启示一:
你会发现一个很怪异的现象,如果是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无论他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你都会喜欢他。但如果是一个让你感到厌烦的人,即使他做的再好或者对你再好,你仍然对他没有好感。这是因为,你已经凭借自己的判断对此人进行了归类,所有此类人不好的印象都会加在他的身上。
启示二:
人们都是拥有固有思维,而且这个思维具有惯性,一但形成了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我们平时总是说,与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一定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为如果首因效应太差了,以后想要扭转他人对你的印象,就比登天还要难了。
启示三:
心理学刻板效应就是偏见心理的体现。偏见心理是指人们根据不确定或者不完整的信息而形成对他人错误和偏激的判断。偏见是心理冲突的体现,既不符合常理也不合乎逻辑,长期的偏见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就很容易转变成歧视了。
4
如何避免刻板效应?
一:
我们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二:
还要深入到群体中去,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三: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新知识, 不断自身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新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写在最后:
刻板效应虽然在一些方面具有特定的优点如:处理一些重复信息、重复的工作,这与勤奋劳动相联系应当提倡。但是放到人身上,克服刻板效应则要求我们:放下过去,着眼未来。抛弃陈见,树立新见。
#你又存在哪些刻板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