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宝力高近照 光明图片
77岁的他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拉马头琴,并创下多个“第一”: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马头琴演奏法的书籍、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团,创作了马头琴史上第一首齐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第一个把马头琴演奏从草原带进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他说,只会拉琴的是琴匠,真正的艺术家能用音乐传递思想。
眼前这位77岁的蒙古族老人说,他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拉马头琴。六十多年来,白天拉,夜晚拉,国内拉,国外拉,拉马头琴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习惯。这位老人就是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
1944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科尔沁草原上一个蒙古族人家添了个男孩。男孩的父亲当时53岁,遂为子取名“五十三”。小五十三从小便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路边的电线被风一吹嗖嗖作响,夏天温度高,线伸长,音就变低;冬天温度低,线缩短,音就升高。小五十三经常一个人靠着电线杆,聆听风与电线合奏的“曲子”并沉醉其中。
7岁那年,五十三想要一把乐器,父亲请人给他做了一把“潮尔”(类似马头琴的一种乐器)。那时,民间艺人经常在村子里拉马头琴、弹三弦。五十三整天围着艺人们转,晚上看演出,第二天就凭记忆模仿着演奏。八岁时,他已经可以跟民间艺人合奏几十首曲子。十四岁时,五十三加入内蒙古实验剧团。团长给他起了个新名“宝力高”,意为“泉水”,希望他的艺术才华像泉水一样不停喷涌。
齐·五十三成为齐·宝力高,不仅是改个名,更意味着一个乡间业余马头琴爱好者向专业演奏员的进阶。
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传统乐器。有人曾说,对于草原的描述,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但这种诗意的描述,并不能掩盖传统马头琴的缺陷——材质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潮湿、高温等都可能使马头琴在演出过程中“掉链子”。16岁时,齐·宝力高被选送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中,他认识到马头琴制作上的落后,明白“传统的马头琴难登大雅之堂”,当时便萌生了改造马头琴制作技艺的想法。
十几年后,齐·宝力高分三次对马头琴进行改造,先把马头琴的蒙面由牛皮改为蟒皮,后来干脆像小提琴一样改为木面,既扩大了音量,又拓宽了音域。他还改变传统马头琴的形制,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马头琴演奏法的书籍,统一了马头琴的弓法和指法;将马头琴的马尾弦改为尼龙弦,解决了容易断弦的问题。此外,齐·宝力高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融入马头琴的演奏之中,大力提倡使用五线谱进行马头琴曲目创作。在他的努力下,古老的马头琴不再是那个只能拉有限几首民族曲调、不同部落拉法各不相同的古老乐器,而成为音色更加饱满、可以演奏高难度作品、能与其他乐器合作演奏的“现代乐器”。
除了对乐器的改革,齐·宝力高还创作了一系列经典马头琴曲目,如《万马奔腾》《鄂尔多斯高原》《初升的太阳》《苏和的白马》《草原连着北京》。他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草原生活。一次参加那达慕大会,看到100多匹马参加耐力跑比赛,大多数马陆续到达终点,可有两匹马却迟迟不见踪影。过了很久,人们才看到它们吃力地走向终点,然后轰然倒下,壮烈“牺牲”。骑手哭了,牧民哭了,齐·宝力高也哭了。“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马儿的伟大。后来,便创作出《万马奔腾》。”齐·宝力高说,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它所在的环境,我们不能坐在教室里学琴,而应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从民间艺人那里汲取营养。齐·宝力高在多年的音乐生涯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他幽默地称自己是“社会音乐学院”的学生。
齐·宝力高家的墙上,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书法作品:“祖先成吉思汗把世界看成自己的草原,作为他的后代,我把世界看成马头琴的舞台。”为了让悠扬的琴声穿越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齐·宝力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队——野马马头琴乐队,并先后登上国家大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内外艺术殿堂,还把马头琴演奏带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一定程度上让马头琴走向了世界。
为了培养马头琴人才,齐·宝力高推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公立高等马头琴艺术院校。他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学以谋生,还能成为文化使者,将悠扬的琴声送到远方的世界。对于学习马头琴,齐·宝力高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艺术家和琴匠有很大的区别。一个艺术家要懂一些哲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学,甚至还要懂一点医学。如果有了不同学科的知识作铺垫,你的艺术之路就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否则可能昙花一现。只会拉琴的是琴匠,并不能称作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能把每一个音符都送到观众的神经里,用音乐来传递思想,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你的作品中感受到美。”
齐·宝力高总爱说,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拉马头琴。直至今日,他的人生计划表上,还有一项项跟马头琴有关的工作等着他去完成。“我今年77岁,我起码要活到108岁。”齐·宝力高笑声朗朗,“马头琴的乐声传遍世界的那一刻,我才能放手离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报

2576万获赞 139.3万粉丝
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