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心理知识

近日,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会成功举行。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

发布会的系列报告对2020年国民心理健康现状与趋势、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维护和促进国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分析(高中、初中、小学)
1.1青少年抑郁检出率

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重度抑郁为7.4%,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

1.2青少年抑郁分布规律

女生抑郁倾向比例为18.9%,高出男生(15.8%)3.1个百分点,重度抑郁的比例为9%,高出男生3.2个百分点。

非独生子女青少年抑郁倾向比例为17.3%,与独生子女持平,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7%,比独生子女略高1.4个百分点。

1.3中小学抑郁检出年级分布

小学抑郁检出率为10%左右(重度抑郁约为1.9-3.3%),初中抑郁检出率约为30%(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37.5%(重度抑郁占比为10.9%-12.5%)。

1.4中小学生睡眠时长

中小学生平均为8.7个小时,初中生为7.6个小时,高中生为7.2个小时。95.5%的小学生睡眠时长<10小时,90.8%初中生睡眠时长<9小时,84.1%高中生睡眠时长<8小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2.1大学生调查样本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其满足程度设计了专项调查。调查大学生总人数为8446人,平均年龄为20.1岁,其中本科生3631人,大专生4816人;男性2941人,女性5494人。

2.2大学生总体样本分析

大学生有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

大学生8.4%有焦虑倾向

睡眠不足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43.8%大学生表示近一周中有几天睡眠不足,7.9%大学生表示超过半数时间睡眠不足,4.4%大学生表示几乎每天都睡眠不足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睡眠健康的教育及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加强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促进大学生充足睡眠,维护他们长远的身心健康。

大专生在抑郁水平、焦虑水平、睡眠质量、心理自评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好于本科生

2.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其中本科女生的抑郁水平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本科男生、大专男生和大专女生这三个群体。

建议:通过不同渠道向大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抑郁问题识别能力、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支持能力,为问题严重的大学生提供主动支持。

2.4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丰富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需求丰富,心理咨询需求的满足程度显著高于全国普通水平。大学生咨询关注内容:人际交往、自我调节及职业指导。本科生心理健康知识需求显著高于大专生。90%以上大学生知道本校有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21.4%的大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服务。当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时,相当一部分采用校外心理咨询服务。

三、其他心理健康数据的显著差异
3.1东部、东北部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地区

以抑郁调查结果为例,东部地区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13.4%,东北地区的检出率为12.4%,中部地区的检出率为20.6%,西部地区的检出率为20.1%

3.2城市户籍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农村户籍人口

低收入、低学历、无业/失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农村户口抑郁检出率为16.5%,高于城镇户口的14%。

3.3年龄段层次分明

对比四个年龄段:18~24岁、25~34岁、35~44岁、45岁及以上。随着年龄增大,心理健康指数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8~24岁组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其他各年龄段;25~34岁组与35~44岁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45岁及以上组高于其他各年龄段。抑郁水平则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18~24岁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需要重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分析数据来源: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转载请注明出处)

仝兆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治疗、辅导咨询、团体培训。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
举报/反馈

创新与心理成长

2954获赞 877粉丝
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焦虑抑郁治疗
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