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被禁止,就越吸引人?为什么越在意的,往往越容易失去?为什么不懂社交技巧时,保持微笑也好?
你是否像我一样,也曾被这些问题困扰过?
直到遇到张文成老师的《墨菲定律》一书,我心中的疑惑才逐渐解开。
其实,与墨菲定律相关的书籍有很多,但张文成老师的这本可以说是一本心理学入门书籍,其内容包罗万象,案例通俗易懂,将一个个看似艰深、晦涩的定律阐释的透彻明了,好玩又实用。
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相——原来,人们日常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真实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逃不过这三条定律。
01踢猫效应:不要让坏情绪传染,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晚宴上,一位骑士被领主训斥了一顿,骑士心里很不爽,怒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庄园,对没有及时迎接自己的管家大发雷霆。
管家心里很窝火,回到家后找了个鸡毛蒜皮的理由,又把妻子骂了一顿。
妻子很委屈,正好看到儿子在床上蹦跶,上去就给孩子一耳光。
孩子莫名其妙的被打,心情很糟糕,于是一脚把正在身边打滚的猫咪踢了个跟斗。
唉,可怜了这只猫咪,又该找谁去发泄呢?
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便是来自这则寓言故事。
《墨菲定律》一书中说,“踢猫效应”是一个典型的情绪传染链: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强者传向弱者,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小弱者便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一旦无法正常宣泄和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有的人会习惯性地找个出气筒,把坏情绪转移到其他人或物身上,尤其是那些比自己弱的事物上。
有时他们也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可就是很难控制。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踢猫效应”也很常见。当然,并没有上面故事中的那么夸张,但是“情绪污染”的现象却十分普遍。
比如,丈夫在工作上受挫,带着满肚子的闷气绷着脸回家,看什么都不顺眼,或是嫌弃妻子没有把家里收拾整洁,于是把气撒在妻子身上,甚至会殃及到孩子身上,接连几日家里可能都不会安宁。
同样,某人在家里受了气,可能也会把坏情绪带到工作中……
有心理学家说,坏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那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其传播速度有时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速度还要快。
因此,我们既要学会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有必要学会疏解他人的情绪,截断“踢猫效应”的传播链条。
在之前的热播综艺《爸爸去哪儿5》中,严父陈小春一旦有点生气的“火苗”,小小春会特别冷静地给爸爸“降温”。
“what's wrong with you,daddy?”(爸爸,你怎么了?)
“你能不生气吗?”
面对这么乖巧懂事的萌娃,陈小春的怒火瞬间熄灭,露出笑容,并给儿子道歉:“好,对不起。”
你看,小小春的话让爸爸警醒——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这个方面来说,小小春让爸爸的情绪得以疏解,截断了“踢猫效应”的传播链条。
张文成老师认为: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环,情绪确实会通过你的姿态、表情、语言传达给对方一些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对方。
那么,如何疏解自己的情绪呢?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来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怒伤肝,长期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呼吸就会加快,心动过速,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当情绪起伏大的时候,努力去尝试缓慢均匀地呼吸,让呼吸频率达到最佳状态,让激动的自己“静”下来。
当负面情绪来临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合理宣泄、疏解情绪,不让它继续发酵和传染。
如此,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02相悦法则:真诚地喜欢他人,往往也会受到他人的喜欢
美国魔术大师舍斯顿,被誉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
在四十年的表演生涯中走遍了世界各地,表演了无数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魔术,共有六千万人买过他的票。
他曾坦言,自己的成功与学校教育并无多大关系,因为他小时候是个流浪儿,最早的识字课本是铁路沿线上的标识。而且,他的魔术知识也不是最丰富的的。
但他有两个独特的优势。
一是能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他不仅是个魔术师,还是个表演大师,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是经仔细研究的——他摸透了观众的心理,他的一举一动不仅牵动着观众的视线和思想。
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特优势是,他真诚地热爱自己的观众。
这不需要通过勤学苦练来掌握,但他认为这比技巧更重要。
很多魔术师看到观众迷惑不解的样子,会在心里说:“坐在台下的这些蠢货,我要骗你们太容易了。”
但是舍斯顿完全不同,他每次上台,都在心里重复说几遍“我爱这些观众”。
他曾解释说:“我有理由喜欢和感激他们,我必须把我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尽力让他们感到快乐。”
对于他来说,钻研魔术不仅是为了赚钱,同时观众的快乐才是他最大的快乐。
这个故事来自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同时也印证了“相悦法则”。
社会心理学上的“相悦法则”,说的是人们总是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这些人不一定很漂亮、很聪明,或很有地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喜欢我们,我们也喜欢他们。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让对方喜欢自己,那我们得先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喜欢他。
原来,喜欢是一个互逆的过程,投桃报李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法则。
张文成老师认为,
我们常说与人交往一定要用心,“相悦法则”便是这种说法的心理学依据:真诚地喜欢他人,他人自然会用友情来回馈我们。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赞美和尊重。
正如卡耐基所说:“不管是屠夫,或是面包师,还是宝座上的皇上,统统都喜欢别人对他表示好意。”
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原则性地刻意去恭维他人,而是要真诚地去喜欢别人,别人才会喜欢我们。
我们的真诚会通过眼神、动作等方式流露出来,别人会明显感觉得到,然后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我们。
因此,“相悦法则”有助于开启良好人际关系的大门。
03多看效应:多接触、多见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好空调,格力造。”“怕上火,喝王老吉。”“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电视上、电梯里、公交站牌……形形色色的广告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它们仿佛已经根深蒂固地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让你想忘都忘不了:
买空调,首先会想到格力牌;吃火锅怕上火,来瓶王老吉;走亲访友,怎能少了特仑苏?
从最初的陌生感到现在的念念不忘,广告的重复性有效增强了我们对它们的熟悉和记忆程度。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多看效应”,又称“曝光效应”。
换句话说,“多看效应”揭示了我们对自己熟悉事物的偏好。
也就是说,只要多次看到不熟悉的事物,我们对该事物的评价,往往就要高于其他没见过的事物。
其实,不仅在广告营销领域,延伸到人际关系中,它证明了我们一直以来隐隐认识到的一个交际法则:
彼此接近、常常见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这让我想起小X,小时候我们一同长大,形影不离,除了睡觉各回各家,有时候连吃饭都在我家或她家。
直到小学结束,她家要搬去城里居住,于是我们从此相隔两地,那时还没有电话,尽管刚分开时还有书信来往,但渐渐地,书信也没有了。
时至今日,已经彻底没有了联系,曾经的亲密无间变成了如今的形同陌路。
想起来心里难免很失落,我想,可能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回想一下你曾经形影不离的同学、好友,毕业后,尽管可能依然有电话或信息来往。
但数年后再次重聚,大部分人会发现,彼此间的感情已经疏远很多,甚至比不上身边那些只来往了几个月的朋友。
这并非友谊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是亲密度禁不起距离的推敲。
张文成老师说:
接触越频繁就越亲密,越陌生就越冷漠,这就是“多看效应”带来的影响。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好感度,首先要留心提高他人对自己的熟悉度。
就如同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即使人再好,被人喜欢的概率也不会高。
当然,“多看效应”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第一印象良好,否则见面越多越招人烦;而且,“多看带来好感”和“距离产生美感”两者相辅相成,只有保持合适的距离,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人际关系是需要维护的,只有平时做足功夫,多接触、多交往,友谊之树才能长青。
读到这里,我相信熟知了“踢猫效应”的你,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再加上“相悦法则”与“多看效应”,你的人缘一定会越来越好。
写在最后:
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
生活中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那些让你发笑却令人深思的行为背后,都蕴藏着好玩又古怪的心理学奥秘。
心理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每个人都有必要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它们会对我们的生活大有裨益,同时也会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而《墨菲定律》从自我认知、职场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揭示了很多生活中我们忽略、但又离不开的法则。
有趣有用有料,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趣味心理学佳作,值得你随时随地去翻阅和回味。
举报/反馈

书伴心安

1.2万获赞 1834粉丝
爱生活,爱读书,专注分享好书和成长干货
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