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三季《脱口秀大会》赛场上,杨蒙恩吐槽参赛的脱口秀演员们自封为王“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台下的观众笑成一团,评委们纷纷拍灯,这句话也一度成为杨蒙恩脱口秀生涯的金句。不过,到了2021年第五季《吐槽大会》录制时,李诞和笑果文化可能笑不出来了,正如《吐槽大会》开篇易立竞的灵魂提问:
“你看过《吐槽大会》的豆瓣评分吗?”
“你知道《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笑了吗?”
“你听过评论说《吐槽大会》已经变成‘洗白’大会了吗?”
“想过停办《吐槽大会》吗?”
拯救《吐槽大会》势在必行。
引入赛制,是自救也是创新
在第五季《吐槽大会》的先导片中,面对着易立竞的灵魂拷问,李诞阐述了他的“改版”想法。偶像、演员、说唱歌手、相声演员、编剧、主持人……一个个兼具话题度和行业代表性的身影出现,《吐槽大会》第五季的“吐槽天团”正式闪亮登场。
初登《吐槽大会》,杨笠感叹,“我一直想上《吐槽大会》。这节目多好啊,不用比赛,现在也要比赛了,你们是疯了吗?”没错,这一季的吐槽大会要比赛。21位嘉宾分成3组,每队队长即主咖,每期上台挨其他两队的吐槽。一轮下来,现场总票数最少的组需淘汰更多的队员。赛制里还有自曝槽点、补刀、淘汰甚至团灭等玩法。
《吐槽大会》第五季制片人兼总导演谭晓虹总结:“补刀环节是主创团队和真人秀团队做赛制研发时,以打破常规流程为目标增设的环节。而通过节目我们也可以发现,加了补刀环节的节目更好看了,成为节目中的高潮点。而1V1V1则是伴随着节目播出临时加上的环节。在每个赛段后,再增加一层情绪高点:一方面,它可以给落后的队伍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另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嘉宾的斗志。在加剧的竞争性环境下,嘉宾们更容易爆发出突破性的表现。”
圈层碰撞,多视角下文化审视
谭晓虹表示,《吐槽大会》第五季主打做圈层碰撞的概念,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特点,带有自己的文化属性。通过对嘉宾阵容的排列组合,强化嘉宾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故事情节,通过圈层间的碰撞来呈现节目的张力和故事性,逐渐在向更优质的内容靠拢。比如节目尝试突出圈层间的差异化,适当“制造矛盾”,一是所有人和赛制直接的矛盾;二是参与者之间的矛盾,某些群体之间表达很接近。
正如企鹅影视七盎司工作室负责人、《吐槽大会》第五季制片人白洪羽所期望:希望《吐槽大会》能够建立一个联想公式,让观众看到脱口秀就想起腾讯视频,看到《吐槽大会》就想起圈层碰撞。这一季的内容逐渐在向更优质的内容靠拢,强化圈层碰撞的概念,为嘉宾提供更直给的“冒犯”,让创作的时候也会更有积极性。
脱口秀+真人秀的“上头感”
让《吐槽大会》重新焕发生机是主创成员们的共识,以何种方式找回生机却经过了一番思考。白洪羽透露,他们试过往选秀方向转,也试过在之前单本剧的形式下增加比赛烈度,最终才决定以脱口秀+真人秀的方式推进第五季《吐槽大会》。
在前期梳理故事线的时候,节目组思考《吐槽大会》的真人秀与其他节目有什么不同,最终提炼出“上头感”这个关键词,所有这些草率但公平的赛制,不是为了制造高压环境,进而捕捉嘉宾在高压的反应,而是为了“让嘉宾更上头”。有了“上头感”,嘉宾与嘉宾之间,嘉宾与赛制之间,嘉宾与团队之间的关系网就会变得更密,且会随着节目进行持续往前发展,故事线愈加丰富,整季节目的内容变得更为饱满。不止一个主创人员透露,节目录到后期,一种“莫名其妙的团魂”开始在团员间出现。
白洪羽以锡纸鲈鱼外面的那层锡纸来形容真人秀:“它是不可或缺的,有了它整道菜才完整。”通过真人秀部分完善剧情的铺垫、人物的侧写、故事的推进,待到正式吐槽时将整体气氛和烈度推向高潮。
《吐槽大会》第五季就像一场求生实验,唯有激发出嘉宾的吐槽欲望,才能对脱口秀的犀利和吐槽的真实性起到作用,达到良好的收视效果。如今的《吐槽大会》讨论密度、话题度正在上升,截至目前,《吐槽大会》在腾讯视频播放量达到8.76亿,猫眼专业版最高热度值达到9842,微博上同名主话题阅读量高达108亿。以赛制为依托,《吐槽大会》第五季完成了对嘉宾圈层、吐槽议题等全方位扩容和碰撞,让这个脱口秀IP在混战和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文图:刘倩倩)
责编:叶壮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1万获赞 199.7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