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它一刻不停地跳动,为我们的全身输送血液。可以说,生命的每一秒钟,都与心脏息息相关。但是,在我国,大约有1500万人被确诊为心衰患者,其中有130万到150万人正经受着终末期心衰的痛苦,焦急地等待拯救生命的“心源”。3月17日,一则“国产人工心脏研发成功”的消息登上热搜,让心衰患者看见了生命之光。
什么是人工心脏?
很多人误以为心脏起搏器就是人工心脏,其实不是。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
人工心脏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真正的心脏挖掉,用人工的机械心脏替代,属于完全人工心脏;另一类为辅助人工心脏,即是将原有心脏保留,在旁边放置第二颗“心脏”,与原有心脏协同工作。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工心脏的理念已经被提出。随后经过 30 年的努力,第一代气动泵型人工心脏 Heartmate I 于1986年首次被植入人体。
目前已有的人工心脏技术被区分为三代:第一代搏动泵,体型较大,其产生的血流与人体心脏搏动产生的血流类似;第二代轴流泵,体型只比拳头大些,但产生的血流不能模拟人体心脏搏动产生的血流;第三代人工心脏采用流体动力轴承或磁悬浮轴承,使得转子完全悬浮,在不与周围发生任何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旋转,解决了机械摩擦带来的寿命问题。更有意义的是,采用全磁悬浮技术,血液可以在转子和壳体之间的间隙中形成顺畅地流动,使得接触血液的表面各处不断受到冲刷,避免血栓形成。
“中国心”问世,填补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空白
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因供体不足,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300例左右,许多患者在等待供体过程中失去生命救治机会。正是基于这样的刚性需求,“人工心脏”便成为科学家们努力攻坚的方向。
此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拥有人工心脏的成熟技术,我国尚无同类上市产品,直到2015年,我国自主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直径50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不到180克,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重量与手机相当,这个 “铁疙瘩”被医学界亲切地称为 “中国心”。
这颗“中国心”,在技术上不输世界顶级人工心脏,不但填补了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的空白,更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目前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在北京阜外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已完成临床试验25例。但是,这款产品还只能通过临床试验以及人道主义豁免形式,在少量病人身上获得了应用。
同心医疗,十年雕琢一颗“中国心”
据了解,研发“中国心”的企业为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研发国际领先的人工心脏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注册仝心、弼心康商标,公司专利信息共45条,其中包含自阻尼抑制振动的磁悬浮人工心脏血泵转子及制备方法等。
公司法定代表人陈琛,是美国World Heart公司人工心脏Levacor的主要发明者,从事人工心脏研究长达30余年。早在1999年,陈琛就以项目领导人身份,全程参与了当时世界第二大人工心脏企业World Heart公司的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的研发。但该产品最终因体积太大、无法植入人体胸腔而没有被市场接受。
带着研发失利的不甘心和技术突破的决心,陈琛决定辞职回国创业,2008年将公司落户在苏州,取名“同心”,既寓意公司的产品同心脏一起工作,更代表了海内外华人专家和公司全体员工同心协力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这款具备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在同心诞生,成为目前全球医学领域最受关注的人工心脏。如今,同心医疗已经成为唯一有能力与世界最大的人工心脏企业就最新一代人工心脏进行竞争的企业。
人工心脏离心脏移植还有多远?
国产人工心脏虽然研发成功了,但是实现广泛应用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据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人工心脏是极为复杂的植入式医疗器械,涉及大量跨学科、跨行业、跨机构的对话和沟通,由于学科和视角的多元化,企业、医学界和监管机构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领域的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对于最终商用落地的时间,目前还没有确切时间。
不过,从“凭空讲故事”到成功应用于临床,人工心脏的研发制造能力反映了我们国家的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且,根据已有的临床应用表明,完全人工心脏能代替自然心脏功能,用其较长维持循环是可行的,其前景是乐观的。
“未来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纵深发展将促使国内人工心脏项目更加成熟。”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主任医师王文艳表示,要让人工心脏惠及更多的患者,首先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医工结合,让人工心脏的材料和技术等成本下降;其次,要率先在部分地区进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医保部分覆盖,提高患者对其的接受度;同时还要加快人工心脏术后的网络化管理,让完成手术移植的患者回归家庭、生活后,依然能得到医生的远程网络指导。
心力衰竭猛于虎?防范意识不可少
研究显示,我国心衰发病平均年龄为66岁,比发达国家至少提早4年左右。据《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2018》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3%,多数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心衰的患病率达4.1%。我国每年新发心衰病约100万,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寿命及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衰呢?
1.养心先养神。养生先养心,心正则神健,神健则体安。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养心的关键一步,首先是不要熬夜,其次要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但是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旦进入深度睡眠,反而会影响下午的精神。
2.养心宜食养。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食养心的食物,如:燕麦,大麦,莲子,桂圆,大枣,核桃,豆腐,香蕉,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的鱼类,不仅有利于心脏,还能补血养颜安神,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平时在吃食物时建议宜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3.养心须养气。身体“发火”容易“伤心”,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保持心态平和,练书法、打太极、练瑜伽、读书、听音乐、散步等都是非常好的静心方法。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用3分钟时间来静坐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养心效果。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于琳琳 综合自人民网、央视财经、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国江苏网、科普中国等)
举报/反馈

大众网

1463万获赞 25.8万粉丝
山东重点新闻网站、山东新闻第一网
大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