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6%。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郑新业近日在视频演讲中表示,2020年对全世界来说是艰难的,全球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都呈现出较大的负增长。中国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实现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总结起来这里有三个原因:一是防御成功,得益于在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得益于全国人民的配合,中国做到了“疫”立不到,如果防御不成功,那么很可能和很多其他经济体一样。二是经济本身的粘性,消费方面,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上升拉动了消费;投资方面,2020年政府、企业、民营的投资也发挥重要作用;出口方面,中国生产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物美价廉,出口表现较好。三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是勤劳、刚毅和勇敢的中国人创造这样了不起的成绩。而 6%增长目标的设定具有必要性和科学性。
郑新业表示,GDP增长和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是“十三五”的最大亮点。“十三五”期间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第一是增长,也是最亮眼的,当前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均收入达到近1万美元,发展迈向新台阶。第二是波动,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就业率也不错,整体增长质量较高。第三是污染和气候变化,蓝天、碧水和净土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第四是共同富裕,走向穷人,帮助5575万人脱贫。第五是中国为更好的全球化作出示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全球化方面顾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利益,在更好的全球化方面作出尝试。上述一系列努力为“十四五”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郑新业同时表示,6%增长目标的设定具有必要性和科学性。2020年政府没有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6%的增长目标。6%目标的这个数具有必要性和科学性。必要性体现在:虽然说中国目前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党和和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其次,通过测算可得,为达成2035年远景目标,经济发展年均增速至少需要保持4.8%。那么,后面的(中后期)的条件尚不明朗,前面(前期)有这个条件支持,政府将设定目标设定在6%是必要且可行的。
科学性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工具及组合,包括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创新等。郑新业教授提到其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目前中国经济呈现服务化特征,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服务经济又呈现数字化特征,期间涌现了大量新兴技术。这一新变化意味着中国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都将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国家继续投资教育、全民教育来学习新东西应、对新变化的重要举措,教育数字化服务化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他进一步指出政府设定的6%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