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下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共计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
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
今天,小红(ID:hszs1921)就来介绍一件革命文物——一把孙中山先生曾随身携带的勃朗宁手枪,它曾见证了民国初年一起著名的政治谋杀事件。快来看看吧
1999年,上海公安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征集相关藏品。一条“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线索,立刻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询查,工作人员了解到,这把手枪保管在上海市公安局原卢湾分局。
1956年2月8日,辖区居民萧绍芬女士曾把两支勃朗宁(M1906型)手枪及108发子弹,上交给卢湾公安分局绍兴路派出所。
萧女士说,这些都是她父亲萧萱病故后留下的,其中一支曾是孙中山先生的佩枪,后来送给了她父亲;另一支由中华革命党所发。萧女士还提到,她父亲生前特意把孙中山先生赠与的那把手枪的击针与复进簧弄坏,以示仅留作纪念之用。
这两支外貌几乎一模一样的手枪,哪一支才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护身枪呢?
△孙中山赠给萧萱的勃朗宁手枪 在卢湾公安分局转交的资料中,一页由手枪持有者萧萱先生亲笔写下的“说明”解开了这个谜团。这份“说明”用笔写在一张抬头为“中华革命党本部用笺”的纸上:
此四寸第464550号小勃浪宁手枪,系本党总理亲自衣袋中取出授余者,缘陈英士先生于上海萨婆赛路十四号寓内遇刺时,余在临室闻声出视,盗正夺门而逃,见余至,出枪回击······
平淡的数百字背后,其实是民国历史上一起著名的政治谋杀事件。
1916年5月8日,陈其美(字英士,曾任沪军政府都督,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领袖之一)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在上海萨婆赛路(今淡水路)14号寓所内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当时正在隔壁房间的萧萱闻声出来察看,与夺门而逃的杀手狭路相逢。杀手朝萧萱开枪,所幸没有击中。
大难不死的萧萱立即赶往环龙路(今南昌路)4号,向住在那里的孙中山报告。
孙中山听说陈其美头部中弹,救不回来了,悲痛不已,披上衣服要去看望陈其美。在场众人担心外面还有其他杀手,劝孙中山不要出门。孙中山慷慨激昂:“英士已不幸,凶人必鸟兽散,吾何畏乎!”他执意要去,于是叫上一直追随自己的萧萱。他从衣袋内取出自己的勃朗宁手枪交给萧萱,让他用于自卫。
这把枪枪号即为“464550”。
△1924年孙中山给萧萱的任命状 事后,萧萱曾打算归还手枪,孙中山先生让他留作纪念,以“共毋相忘英士之殉党国也”。
于是,此后近40年时间里,萧萱一直将这把枪带在身边,以寄托对孙中山先生和战友的深切怀念。
2000年11月20日,萧萱先生去世45年后,这支编号为464550的勃朗宁手枪,与《萧萱生前亲笔所写关于二支手枪保存的说明》等六件文物一并被移交至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
△萧萱亲笔所写手枪说明 这把见证了百余年风云变幻的珍贵名枪,也成了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考证,这把手枪最初为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被清使馆工作人员绑架脱险后,他的老师康德黎所赠)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资料据上海公安博物馆
编辑:C.、实习生王佳怡、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