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人生在世,悟性的提高,需要一颗单纯的心,单纯才易“明心见性”,因为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气尚未除尽,一遇外缘,受到刺激而遮蔽本性。自己心地上的习气,必须通过切实的修行一步步转化。
也就是说,先“悟明本性”,才能悟明物性。一个人头脑不清,糊里糊涂,怎么会有悟性呢?那些所谓有“智障”的人,在某些方面却有很高的悟性,就是因为他相对来说本性习气少,内心世界单纯,以至生命中的天分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悟明本性”对具体提高悟性是有帮助的,它能觉察自己的妄心习气,发挥自性的力量,生起勇气、毅力转化习气。悟明本性,才能渐作主宰,不为环境、习气牵转,才有可能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
一位月光童子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跟随水天佛修习“水观”。什么叫“水观”?所谓水观,“既见水已,当起冰想”,其中含有次第观想之意,先观想水,水观成功,再观想水把它结冰,“见冰映彻,作琉璃想”。
水把它观想成结冰,见冰映彻就是内外通明,水是澄清之水,结成的冰不但澄清,还带光明。光明映照,内外通彻。冰的观想,观想成功,再作琉璃想,叫冰再变成琉璃。
月光童子已进入正定三昧,他先观照自己身中的水性,从涕泪唾液,直到津液精血、大小便,这些在身内循环往复的水,性质都是一样的。
然后,他知道了身体内部的水性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没有差别。逐渐地,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观,能使身水融化为一,但还没有达到无身空性的最高境界。
那一日,月光童子在室内安禅,他的小弟子从窗外探视,只看见室中遍满清水,其它什么都没看见。小弟子不知道是师父坐禅,就拿了一片瓦砾丢到室内的清水里,扑通一声,以游戏的心情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觉得心里很痛,他想:“我已经证得阿罗汉很久了,早就与病痛无缘,为什么今天忽然生出心痛这样的疾病,难道是我的修行退步了吗?”正在疑虑的时候,小弟子来看他,说出了刚刚看见满室清水丢入瓦砾的事。
月光童子听了,对弟子说:“以后我入定的时候,如果你再看见满室清水,就立即开门走进水中,除去瓦砾。”
后来,他入定的时候,弟子果然又看见水,那片瓦砾还清晰宛然留在水里,弟子走进去把瓦砾取出,丢掉了。月光童子出定后,感觉到遍体泰然,身心恢复如初。
此后,月光童子跟随无数的佛学习,一直到遇见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才真正忘掉自身的名利得失,达到了“性合真空,无二无别”。因此他认为修行水观法门,是求得圆满无上正觉的第一妙法。
月光童子从水观而得到成就,他的水观修行甚深微妙,叫人很难体会。不过,从凡人的角度来看,这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些清晰的认识,如同我们走到林下水边,面对着澄潭清水或湛蓝汪洋,大部分人都可以自然得到安静的心境,并且感觉到身心得到清洗。
反之,如果我们走到污浊的水沟边,或看到垃圾在河中奔窜,必然也使我们觉得身心受到污染,这不仅是感觉问题而是我们身心中有水性,会与外界水性发生感应。
当一个诗人进入诗歌构思中,往往会陶醉在艺术世界,心地非常清澈和单纯,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神落九天之外,什么身份、地位、等级、富贵,都变得毫无意义。
唐代诗人贾岛喜欢“路吟”,常常走在大路上,忽然灵思涌动高吟起诗来。一天,贾岛乘空闲骑着瘦驴一路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又想把“推”改为“敲”,用心揣摩不能定夺,以手作推敲之态,不知不觉撞上了韩愈车队。
韩愈手下一拥而上,把贾岛拉到了韩愈马前。贾岛把具体情况如实相告,韩愈不仅没责怪,反而“立马良久”,帮着思考揣摩认为“敲”字最佳。不只如此,韩愈还和贾岛一并骑马而归,谈诗论文到深夜,从此结为朋友。
没有一颗单纯的心,悟性是缺乏的,像茅草一样堵塞着,怎么会有觉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