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实习生 朱泽宇
制图/黄国栋
“基础研究投入的比重在加大,2019年首次超过6%,2020年达到6.16%。”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十四五”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将争取达到达到8%左右。
基础研究决定着一个国家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35次宇航发射、量子计算原型系统“九章”成功研制、“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这是2020年我国在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正在从梦想变成现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而其中,GDP头部省份,其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巩固提升,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研发经费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
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十三五”期间,R&D经费支出逐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从2016年的16677亿元上涨到2020年的24426亿元。
随着创新投入的增加,专利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0年全年授予专利权363.9万件,比上年增长40.4%;PCT专利申请受理量7.2万件。截至年末,有效专利1219.3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221.3万件,预计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8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创新频繁结出硕果,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0.7万人,在学研究生314.0万人,毕业生72.9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67.5万人,在校生3285.3万人,毕业生797.2万人。
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将增加到8%左右
在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的比重正在提升。
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回顾“十三五”,我国基础创新能力取得很大成绩。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研究的比重和位置越来越重要,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也更加合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格局也正在形成。
在铁基超导、干细胞、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等领域,以及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都取得一批基础研究成果。基础研究投入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十三五”期间,整个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了70%,但基础研究翻了一倍。这就说明在整个研发投入结构方面,基础研究投入的比重在加大,2019年首次超过6%,2020年预计达到6.16%。
王志刚介绍,下一步,基础研究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在国家科技全局中,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层面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现在是6%,我们要争取“十四五”使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8%左右,并要更加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
广东R&D经费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一个省份的竞争力到底强不强,研发投入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
根据《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3098.5亿元)、江苏(2779.5亿元)、北京(2233.6亿元)、浙江(1669.8亿元)、上海(1524.6亿元)和山东(1494.7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R&D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和陕西。
整体上看,浙江、山东、湖北等GDP总量前十的省份其研发经费总量均位列前茅,“头部”省份固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
广东的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起点高,发展快。2019年,全省用于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达到141.8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3.2%,极大的缓解了地区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难题。
研发经费主要由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工业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是研发支出主力军。2019年全省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374.63亿元,增长12.7%,占全省经费支出近八成。
R&D对于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样以广东为例,2019年,全省R&D新增增加值1954.49亿元,同比增长10.5%。
全省R&D增长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72%。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与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密不可分。
北上广深研发投入占据全国超1/4
从单个城市来看,2019年,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的研发经费加起来,共计是5764.22亿元,相当于全国研发经费的26%,可见中国的创新经济高度集中在一线城市中,越有钱的地方,越愿意“烧钱”做研发。
从研发强度来看,四座一线城市的比较中,北京以6.31的研发强度高居榜首,其次是深圳和上海,深圳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93,上海为4.0。
广州的研发投入强度虽然不及上述三座城市,但也逐年在增加,从2017年的2.3%上升到2019年的2.87%。
北京的研发强度为何这么大?
实际上,近年来,北京的研发强度一直维系在5%以上,在国际上也位列前茅。
分析认为,北京、上海作为直辖市,拥有更多的高等院校资源和央企资源,这也是这两座城市在研发经费和强度上领衔的主要原因。而深圳的研发经费则更多来自于企业。
以深圳的龙头企业华为为例,该企业2019年的研发支出就达到了1317亿元。
如果把华为视为一个省级经济体,其研发投入仅次于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高于内地25个省份行政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华为的研发经费并非深圳一个城市独享,而是贡献给了多个城市,因此,华为的研发经费支出并未完全体现在深圳的研发支出中。
实际上,工业企业贴近市场,研发方向强、意愿强,而高校等科研机构作为传统研发基地、基础好,底子足,两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提升城市的研发实力至关重要。
2019年,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6.4%、13.9%和8.1%。对此,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建议,要想突破更多工业上的卡脖子技术,应该成立更多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同组成的研发平台,引入更多科研人才,共同来解决各个行业中的基础科研问题,赋能各行各业。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莫谨榕
审签|吕航
实习生|吴嘉凡
举报/反馈

羊城派

604万获赞 40.6万粉丝
广东省权威移动发布平台
广东羊城晚报旗下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