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郭兵
探寻大地绿色密码,为生态河南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泡桐研究所所长范国强一直围绕农林做文章,今年的全国两会,范国强把关注点放在了人工林提质增效建设上。如何让人工林结构更合理?如何强化人工林经营?如何持续提升森林质量?范国强经过仔细调研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范国强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森林质量明显改善,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加,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经营培训体系。但在范国强看来,人工林营造目前存在结构不合理、经营理念落实不到位、经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人工林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幼龄纯林面积过大、树种单一、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上。以河南为例,我省森林的中幼龄林面积3800多万亩,占乔木林面积的83.01%;此外,在平原地区,杨树树种占绝对优势。”范国强介绍,目前一些地方存在重造林和采伐,忽视抚育经营的问题。
如何改善这些问题?范国强建议首先是加快开展人工林经营,大力推进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例如,强力推进林木良种使用和推广,建立并实行新造林优先使用良种制度,不断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推进混交林培育。
其次,加大森林经营力度,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增加中央财政补贴各省森林抚育工程面积,并将补贴标准从1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范国强建议尽快将集体商品林、经济林列入财政补贴范围,拓宽抚育经营领域和抚育规模。
此外,建设样板基地,启动国家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全方位示范带动全国的森林抚育经营工作。
在创新机制,激发森林经营活力上,范国强建议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并大力培育森林抚育经营专业队伍、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形成抚育项目设计、施工、监理三方参与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培育新型规模化经营主体,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森林经营的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森林集约化经营。
举报/反馈

大河报

8283万获赞 113万粉丝
内容创造价值,不只为看见
大河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