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王荷莲
●年龄:68岁
●身份:小黄庄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
王荷莲擦拭分类垃圾桶。
和平里街道小黄庄社区是老旧小区,社区环境复杂。去年8月,王荷莲主动报名,从一名志愿者变身成为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王荷莲一次次耐心和细心指导下,垃圾分类意识一点点走进居民的心中,同时,她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认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的垃圾分类“百科全书”。
倡导居民在家做好垃圾分类
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7点到9点,小黄庄社区6号楼和10号楼下楼扔垃圾的居民,都能看见我,我就负责这两栋楼周围共四处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分类工作。
刚开始,居民们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不是很强,许多垃圾都是混装混扔,我看见了,就会上前提醒他们,“菜叶要扔在厨余垃圾桶里,用过的纸巾要扔在其他垃圾桶里,废电池和药品要扔在小区门口的有害垃圾桶里……”渐渐地,大家伙儿耳濡目染,也就知道怎么扔了。我还倡导居民们在家就做好垃圾分类,分袋分桶装垃圾,这样再下来扔垃圾的时候就能节省不少时间,也省去了许多麻烦。
有一位居民垃圾分类特别细致,不同类型的垃圾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装好,一目了然。每次看到她来扔垃圾,我都提前帮忙把垃圾桶盖打开。她扔垃圾的时候也特别仔细,生怕扔错了。她总说:“国家的事,人民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我特别认同这句话。
提升基本功成垃圾分类“百科全书”
当垃圾分类指导员时间长了,我发现,有的上班族早上上班的时候比较着急,来不及给垃圾分类。每当这时,我都会接过他们手中的垃圾袋帮他们分好类,再扔进相应的垃圾桶。年轻人为了生活打拼不容易,我理解他们,他们也都会礼貌地对我说谢谢。
有一次,一位居民来扔螃蟹壳。在他正要把螃蟹壳扔进厨余垃圾桶的时候,我赶紧上前制止,并告诉他“螃蟹壳不易腐烂,不属于厨余垃圾,应该扔进其他垃圾桶里”。这时,这位居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吃的食物都属于厨余垃圾。他笑着称赞我是垃圾分类“百科全书”。时间久了,大家伙觉得我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得多,都这么叫我。其实,我的这些垃圾分类知识,也都是日积月累来的。
平时,吃完饭的时候,晚上睡觉前的时候,只要有空,我就会拿出垃圾分类手册来看一看,记一记,然后把手册上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在我家里,垃圾都是分桶分袋的,家人也都能自觉地分类扔垃圾。我觉得,作为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首先自己要做好垃圾分类,熟悉垃圾分类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家。
助力垃圾分类投放点规范化合理化
垃圾分类刚开始实施那会儿,一些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得不是很合理,也不够完善。我多次来到社区居委会,把垃圾分类投放点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和社工及居民们共商解决方法,合理规划垃圾分类投放点。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投放点的垃圾桶换上了清晰的标识,统一安装了手拉环,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投放点的消杀工作,居民们扔垃圾更安心了。
作为社区的“最美家庭”,我认为要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因此,我经常动员我的爱人和外孙女和我一起参加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我还动员了14位好姐妹,一起成立了“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大家的力量,带动每个家庭成员,促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记者手记
“垃圾分类,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是王荷莲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经常对居民们说的一句话。
前不久,王荷莲动员小黄庄社区6号楼和10号楼的30多位居民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里捡烟头、给垃圾分类,还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擦拭了小区门口的过街天桥。王荷莲说:“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光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大家共同为美丽家园建设出力。”
文字:王慧雯
编辑:戈海荣
来源:新东城报
举报/反馈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4.6万获赞 7140粉丝
东城人的地界,东城的事儿
北京市东城区融媒体中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