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妹儿啊/你等会儿啊/咱俩破个闷儿啊/你猜那/我心里儿啊/装的是哪个人儿啊……”
2021年的这个春天,如果说有那么一首歌,人们无法正常读出歌词,出口必带旋律,那一定是被无数网友评价为“太上头”的《依兰爱情故事》。
随着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映,
这首片尾曲不仅唱遍了全国各地的电影院,
也唱进了很多人心里。
这首歌的创作者是37岁的民谣歌手方磊,
北漂多年,
这一回,
他把自己和老家依兰一起唱红了。
“爱情故事”的A面与B面
温情背后也有沉重现实
其实,早在电影上映之前,《依兰爱情故事》就曾经火过一回。2016年,贾玲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表演《你好,李焕英》的小品时,很多观众就对这首插曲印象极为深刻,并且强势挤进各大音乐榜单。
“我没想到,一个小品竟然能带火一首歌。”当年,作为一个“非著名”音乐人,方磊最初在微博上收到贾玲工作人员发来的私信时,以为对方是骗子,直到多次合作的白凯南替贾玲传话:“贾玲找你有事。”他才相信,贾玲是真的想找他合唱。
知乎上,关于《依兰爱情故事》的解读有各种版本。网友们的共识是,这首歌的内核其实并不像曲调那样轻快,它细碎、真实又略显沉重。
方磊坦言:“这首歌并非只讲了一个故事,而是由好几个故事串成的。”细品之下不难发现,《依兰爱情故事》既包含生活中温情琐碎的A面,也没回避残酷现实的B面。
温情的那面,源自方磊在2012年的一次陪护经历。病房对门有一对老夫妻,老太太因烧伤浑身缠着纱布,老大爷每天中午拎着一个便携式VCD,在病床前给老伴放歌,俩人脑袋贴着脑袋,那种不离不弃让他深深感动。而残酷的那面,源自生活中的某种“巧合”——他发现老家的好几个发小儿因为某些相似的原因离婚了,不得不独自抚养孩子。
农村生活的记忆成为
他感念的 “音乐养分”
有人问方磊,为啥写《依兰爱情故事》,不换个高大上的地方,他的答案很真诚:“因为我就是在那写的呀!”
北漂多年,他没有像无数个“Tracy”“Jason”那样,急于撇清自己跟家乡的连接,他的歌里经常出现东北元素,“双桥不通双鸭山,北苑多远到北安,潮白河水也没那么白,就像牡丹江里没牡丹。”甚至连去台湾演出,他也不忘在微博捎上一句家乡:“依兰人在宜兰,还挺有缘的。”
1984年,方磊出生在依兰县松花江农场,后来全家搬到达连河镇,父母从农民变成了煤气厂工人。然而方磊却好像一直在那个不到90户人家的村子里打转,没走出来。
“进城以后,我一放假就往村里跑,我很多歌曲的灵感也来自于15岁以前的生活。”方磊兴致勃勃地跟记者忆往昔,时隔二十多年,他仍然清楚地记得,每条街上谁家住哪,谁家屋里啥样;他在村里敞开了跑,饿了可以任意推开一扇门去蹭饭;有人结婚凳子不够了,推着独轮车挨家挨户借,为了让典礼场地更大更有排面儿,周围邻居会自发地把自家的板障子拔了……
在方磊看来,这些农村生活的记忆,都是值得感念的“音乐养分”,他愿意把那片土地的人和故事写进歌里。而这份赤诚无需煽情和描摹,自带画面感,正如一位网友给他的精准评价:方磊的歌,让我想起了东北小火炕上就着花生米喝白酒的老人,前半生的大智若愚都汇在一杯温好的白酒里一饮而下,褶皱里藏着的全是对土地的热爱。
大学时在网吧包宿抄吉他谱
揣800块钱瞒着家人当北漂
方磊的音乐之路并不顺遂。尽管从小学二年级,小伙伴在外面和稀泥的时候,他就痴迷于在家听磁带,还自学了吉他,但这项音乐特长似乎并未被外界认可。
高中时,学校评选校园十佳歌手,他唱了首陈小春的粤语歌,得了第11名;他创作过2首摇滚乐,在县城的篝火晚会上激情演唱,台下的大爷大妈一脸蒙圈,显然更希望他能唱首《刘老根》。
考大学时,他报了计算机专业,因为心里清楚——对一个祖辈是农民的家庭而言,搞音乐是个容易被“打折腿”的梦想。但他没放弃音乐,在那个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周围人包宿去网吧打游戏,他忙着上网抄国外摇滚乐队的吉他谱,“用的还是英语本,自己在底下多加两道杠”。
大二时,方磊写了一首《爱情上甘岭》,被网友做成flash后火了。后来,他收到一家音乐公司的邀请,揣着800块钱瞒着家人去了北京。因为没拿到毕业证,对外,他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黑大的。
北漂很苦,但他不愿意诉苦,因为“大家都这样,尤其是搞音乐的”。方磊曾租住在海淀边上的一个村子里,房间5平米,没有窗,最拮据的时候,一度没钱吃饭,只好上街划拉几个瓶子换俩包子。现在回头想想,他并不觉得这些励志,反而善意地提醒那些效仿的人,“成功其实只是偶然,人还是应该现实一点儿,先解决温饱问题。”
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方磊给一些广场舞和彩铃作曲、配唱,尽管并非真心喜欢,但又无可奈何——他身后是不景气的唱片行业,而专辑制作成本又太高。因为不适应北京的生活节奏,方磊多次返回依兰,在老家一边当吉他班老师,一边编曲写词。直到后来发现,做音乐远程沟通实在不方便,很多事儿需要在录音棚里解决,这才又当起了北漂。
没有“诗和远方”的民谣
道尽北漂的疲惫和辛酸
如果只听过《依兰爱情故事》,可能会误以为,方磊只写这种城乡结合部的“大土歌”。事实上,作为一名民谣歌手,他出过专辑《某》和《素人》。只是他的民谣里面没有诗和远方,没有姑娘和酒,更多的是打工人的疲惫和辛酸。
他在《通利福尼亚梦》里无奈追问,“有人天生在六环/心却一直向西单/哪里才是你的理想地段”;他用《生活就是这样式儿的》深刻反思,“大城市中高楼林立/他梦想能出人头地/到处混迹/低三下四为人关系/输在起跑线的距离/溜须完他再应酬你”;他在《临客》里遗憾自嘲,“你不知道我是谁/一晃又在大绿皮车外排队/又买了张不靠窗的座位/又假装么衣锦还乡人富贵”;他用《素人》抨击虚假,“风花雪月的鸡汤/说美丽的谎/来自娱自乐的梦啊”……
面对外界的赞扬,方磊自谦:“我只不过是写出了平常之事。”然而,这份真实往往是最打动人的,就像著名作词人崔恕评价的那样:“方磊的歌,永远是那么的接地气又让人费思量,从小人物的视角写大时代的悲欢,送给每个为生活拼死拼活的生命。”
2月16日,方磊去电影院二刷《你好,李焕英》,上次看是在电影正式上映前,他曾跟贾玲研究,《依兰爱情故事》究竟是用作插曲还是片尾曲。商量的结果是,电影应该比小品更含蓄,这首歌放在片尾才能“收住”。
方磊一直没觉得自己火了,骨子里铭刻的那份来自黑土地的朴实和接地气,让他没那么容易“飘”到天上去。他记得,那天电影结束的时候,观众纷纷起身往外走,片尾曲响起,大家突然收住了脚步,门口渐渐地围了一堆人,不知道为啥不走了。他觉得,那个画面既温馨又有点儿好笑。尽管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夸奖,这位“人间清醒”还是理性地提醒自己,“没准人家不是为了听歌,而是在等片尾的彩蛋呢……”
记者:周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