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由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徐州篇
四河交错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城市
图为《古运回望图》徐州段采风资料图
京杭大运河全程约1800公里,其中徐州市拥有约181公里河道,为大运河流经8省市之中,大运河长度最长的地级市。处于汴、泗、黄、运四河交错之地,运河给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迹、名人轶事。春秋晚期,泗水吕梁洪,急流似箭,猛浪若奔。孔子带着弟子特地来观看洪水,据说那句流传千古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是孔子在此有感而发。
徐州由于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黄河又是在徐州和运河交汇;徐州既是民船的交粮地,又是官兵接运处,舟车鳞集,贸易兴旺。徐州因此成为京杭大运河上最重要的大码头,成为航运枢纽、商业枢纽和军事枢纽。明朝政府在徐州设立了参将府、按察分司、户部分司和工部分司等重要管理机关,以及漕粮储运的广运仓。
图为《古运回望图》徐州段采风资料图
徐州参将府“隆庆三年设,奉敕提调徐州、徐州左、大河、宿州、归德、武平、睢阳、陈州、曹州、颖州等卫,滕县……等所官兵及诸民兵。”(《徐州志》)徐州参将府管辖范围很广,北至山东鄄城、曹州(今菏泽)、滕县一带;南至宿州,西至今安徽砀山、河南商丘、永城等地,约与今淮海经济区范围相当。
其中的徐州卫、徐州左卫驻守徐州,大河卫负责大运河的保卫工作。徐州按察分司属山东按察司,负责整饬徐州兵备兼督理屯田河道副使莅事之所,正德六年始置,嘉靖初增屯田、河道、漕运,统徐州、徐州左、邳州、宿州、淮安、大河、高邮、扬州、仪真、沂州等十卫五所。连淮安卫、扬州卫都归徐州按察分司管理。可见徐州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对于明朝的经济和军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中坚作用。
曾经黄运合一,运即是黄,黄便是运
图为大运河徐州段资料图
谈到徐州的运河,离不开黄河。从1194年(南宋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黄河于武阳决口改道,侵汴夺泗流经徐州入淮河。元代贾鲁治河以后,黄河独经徐州,大运河徐州段完全是“借黄行运”,徐州遂成漕运重地。运河漕运的兴盛,促进了徐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明末(1604年),朝廷为保证漕运畅通,绕过黄河徐州段两处激流百步洪和吕梁洪,自夏镇(今山东微山县)东十里李家口引水,开河经韩庄再合泇、沂诸水,至邳州直河口入黄河,全长260里,即“泇运河”。
图为大运河徐州段资料图
至此,“借黄行运”向“黄运分离”演变,使得黄河徐州段的水运功能下降,徐州渐渐衰落。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从河南决口,转向东北夺大清河,至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从此黄河不再流经徐州。自1194年至1855年黄河之水在徐州城下流过661年,而1604年泇河开通之前四百余年一直是“借黄行运”——黄河河道即是运河河道。那段时间里,“治黄”与“治运”统称治河,皆由漕运总督总揽,而明代漕督如潘季驯等常驻徐州。
历史与运河文化辉映下的窖湾古镇
图为大运河徐州段窑湾古镇资料图
京杭大运河横亘南北五省,在与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交汇处,大运河自北向东拐了一个弯,在这个湾子里有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是大运河文化的经典传承,名叫窑湾古镇。
提到这个地名颇有渊源,当地人善于利用特有的淤泥烧制黑陶,制作陶缸、陶罐盆等生活器皿,在这个湾子里,分布着方圆达20余里的窑群,这就是窑湾古镇地名的由来。
窑湾在东周时期为钟吾国辖地,唐初建镇后隶属宿迁县,明末清初,中运河开通后,窑湾古镇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曾经“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
窑湾古镇现属徐州新沂市,位于古海州与邳州交界处,与宿迁、睢宁、邳州三市县一水相连,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和“鸡鸣听三县”的描述。
图为大运河徐州段窑湾古镇资料图
如今,窑湾古镇中仍存有八百余间古民居群,最大的特色在于保留了原住居民的生活。这些古民居群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实厚重,也有南方建筑的秀雅灵巧,充分体现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过街楼碉堡式等特色,成为江淮特色文化现象之一。
图为大运河徐州段窑湾古镇资料图
在古镇沿街散步,目光所及,门旁有聊天的老人,街边有忙碌着给人理发的剃头匠,小巷中时常跑过嬉闹玩耍的孩童,老墙根随意晾晒着稻穗,这些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情景,处处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让旅游的人,体会在故乡漫步的惬意。
窑湾古镇的发展日新月异,渐渐成为集文化旅游、特色购物、民俗美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互动式体验型大运河文化古镇;而且还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有序开发水上旅游项目,使窑湾古镇景区和骆马湖湿地、水域旅游开发融为一体,打造大窑湾旅游度假区,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徐州文化遗产丰富,江苏柳琴、徐州梆子、徐州琴书、徐州剪纸、徐州香包、徐州鼓吹乐、邳州跑竹马、邳州纸塑狮子头、丰县糖人贡9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徐州段资料图
2017年6月,国务院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既是徐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战略的要求。
徐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善,具有衔接南北、承接东西的战略地位,境内铁路、公路、水运、机场、管道“五通汇流”,对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形成了有效辐射。
大运河徐州段是我国东部地区电煤、建材等重要物资运输的交通动脉,担负着长三角地区大宗物资中转集散的任务,每年运量达1.5亿吨。不牢河、中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
2020年5月,徐州顺堤河铁路专用线工程具备开通条件,工程完工后,顺堤河作业区将构建起公铁水多式联运模式。港区承载能力、功能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将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杭运河第一港”,淮海经济区核心枢纽港和全市港口的龙头港、示范港、智慧港。此外,中国(徐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也于5月正式启动运营。这标志着徐州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是进一步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首位度的重要实践。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用四个“有利于”阐释淮海经济区的重要价值:一是有利于助推国家重大区域布局和战略实施,二是有利于推动淮海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三是有利于探索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四是有利于加快苏北、鲁西南、豫东、皖北振兴。
淮海经济区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这一区域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中将有更大作为,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争做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徐州段资料图
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是徐州各地、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推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8年8月,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成立。决策者、研究者、传播者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献计献策。2019年6月,徐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大运河徐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致力于将大运河徐州段建成以大运河文化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城乡繁荣的样板和典范。
大运河徐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把运河文化带的历史挖掘与生态修复、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把大运河变成流动的文化、活起来的资源。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徐州篇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成将使徐州建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让徐州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这里也会有更多的运河故事,让我们期待。
 总策划谷建华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210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
举报/反馈

央广网

5085万获赞 454.5万粉丝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央广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