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春牛彩茶文艺队表演的“唱春牛”。
“今天正好是立春。立春日,玉林有唱春牛、舞春牛的传统习俗……”2月3日,在玉东新区秀水社区文化中心旁的居民院子里,谭友好忍不住举起手,挥了一下手中的五彩鞭,示范着做了一个赶牛的舞蹈动作。他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疫情等原因,为配合政府防控工作,我们今年立春的传统唱春牛活动也不得不取消了……”
在谭友好家里,牛头、牛身、斗笠、犁等唱春牛的道具放满了一个屋子,他一边哼着歌谣一边爱惜地整理着这些道具。他告诉记者,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不仅象征着春季的到来,也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自古以来从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这个节日,渐渐地就形成了唱春牛的传统习俗。
流传至今的玉林唱春牛的曲调,是运用和吸收了玉林民间歌舞牛娘戏和桂东南采茶戏曲调。表演时,以两人撑牛头牛身扮牛,二人或多人扮牛郎、牛妹,边赶牛边唱边舞,唱调多以叹牛,实则喻人。音乐包括《春牛调》《采茶调》《山歌小调》等多支曲子,其中《春牛调》为主要唱腔,伴奏时运用了玉林传统八音的伴奏,间或也插入一些采茶调、山歌来辅助说唱。“因为我们秀水拥有一大批唱春牛、唱麒麟、唱牛戏、唱山歌、唱采茶的民间艺人歌师。逢年过节,我们都喜欢大摆戏台唱上几曲,会唱、传唱的人很多。因此,2012年在文化部门的建议下,秀水还挂牌成立了玉林首个唱春牛文艺队!成立之初光队员就有50多人,可见唱春牛在秀水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唱春牛的表演形式在玉林各地发生了变化。据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记载,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的物质条件、精神需求提高了,“唱春牛”后来成为流行于各乡镇的“牛戏”或“唱鹩”“小鹩剧”,通过一些简洁动人的故事传播正能量,不但传承传统艺术,深化唱春牛内涵,也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2011年6月8日,兴业县在县人民会堂举行第一届鹩剧会演。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县22个团体参赛。鹩剧团的演员用质朴嘹亮的歌声、原汁原味的表演,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非遗文化大餐。更是把唱春牛这一形式,推向了更高的一个层面,也成为我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不论是唱春牛、舞春牛,还是表演小鹩剧,在玉林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民间艺人们借助这一文化载体,不断讴歌时代的新变化、新生活。
原标题:民间“宝藏”/成为非遗的玉林传统习俗与牛有关 “春牛”迎春唱出时代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