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纪录片《商於古道》总编导夏骏在拍摄《商於古道》时,对著名作家贾平凹和历史学家葛剑雄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除过纪录片中的一小部分外,创作团队对这些沉淀着丰厚思想的录音进行了整理,今天我们再次对这些专访文字进行刊发,让更多人见解独到的知识。
夏骏:
历史的沧桑常常令人感慨浩叹,一个时代天下瞩目的一个事物,千年之后,甚至百年之后,很可能在同样范围的地域后代人群中几乎完全忘却。商於古道,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今天的中国,除陕南本地人和历史学者之外,已经少有人知道商於古道。而在几个历史阶段,它的地位和影响力,甚至可以与今天的京沪高速、京广高速相比,是一条重要的军事、政治、商贾之道,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说法中,商於古道由今天陕西省商洛市通往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全长约六百里。秦汉时称作“武关道”,唐时也有称为“商山道”或“商州道”。
从这条时而显赫、时而寂寞的道路,后来人可以看到那些历史沉浮的内在规律?
葛剑雄:
有些古道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非常重要,过了这个阶段就不重要了,道路的重要性往往取决于它对两端的作用,而不一定是道路中间的部分。这两端比如说政治中心、军事中心还有经济中心。
当时从关中要出来,最主要的当然是东西向的。在东西向,受到很多关键要素的制约,比如说政治上的,当东西对立的时候这条道路就很危险。另外从军事上面,这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还有从物资运输上面,比如说这条东西向的路,如果水运的话有很大的矛盾,就是主要的物资恰恰是要逆流而上的。如果粮食、物资顺流而下的话,它的方向主要通到东方。
从武关这里出来,从关中平原出来,他另一个方向就要到南阳盆地去,往南去。往南去的话,如果绕到洛阳,一个路太远,另外一个安全上必须有保证。相反,从这一带,商洛这里下来的话,路相对比较近,而且相对比较安全。等到南方的南阳盆地这些地方起更大的作用的时候,这条道路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显示出来了。等到双方重要性都不太显著的时候,这条路慢慢就成为一个地区性的道路了。所以一条道路本身的条件其实是其次的,主要是这条道路的人流物流方向,以及连接这条道路的两端,它的相互作用。
顺便说一下,比如现在很多人对高铁寄予过多希望,其实我已经写过文章了,很多人没有理解,高铁的主要价值主要也是对起始两点。
夏骏:
商於古道是战国时代秦楚两国的交界地带,成语中的“朝秦暮楚”就是描述商於古道位于秦楚交界地带的部分地区,因为双方阶段性的拉锯战,以至于有的地方早上还是秦国控制,晚上也是楚国占领。历史上还有著名的张仪欺骗楚怀王,所谓秦国愿意用归还商於古道这一带600里给楚国,来换楚国与齐国的断交。楚怀王因为急于得到这块军事要地和楚国先人发祥之地,上当受骗,以至于屈原等人的规劝均无济于事,最后甚至中计被俘,直至被囚至死,楚国国运遭受重创。
这片土地在作为边境地带时的重要性,为什么如此充满了诱惑力?山川形势与国防安全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内在关联?政权控制力在地理格局的划分方面有哪些规律性的谋略考虑?
葛剑雄:
因为它的地势重要,关中盆地主要集中在秦岭的北面,从西安往南,关中往南,不远就是秦岭了。所以实际上历史上秦岭南北往往就是两个行政区,也是两个不同的人文地区,一直到元朝的时候才把南北两个变成一个行政区的。
所以陕南历来跟关中是两个区域。那么陕南这一块,实际上是楚国最早的发祥地,应该就是今天的陕南跟鄂西北这一带,神农架再往北这一片山区,然后他们发展到江汉平原的。所以这块地方是楚国原来老祖宗出生的地方,但是这块地方又离秦国,离关中盆地很近,那么关中盆地又实际上居高临下。所以这个地方对楚国、秦国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他的祖宗发祥地,另一方面又是突出的离秦国最近的,相对讲最近的地方,两国交界地区,也是眼前一个很重要的威胁。
一般的话到了后来全国统一以后,这里就变成内地,不是国家边界了,就不用再担心了。
尽管这样,我刚才讲为什么元朝开始要把陕南要划归西安管辖呢?就是他希望打破南北之间一道天然的屏障。因为从元朝以后,明朝清朝,中国的行政中心都在北方,所以为防止南方游离北方控制,就要打破南北之间这个界限。相反,如果把秦岭以南另外归一个行政区,比如归到汉中或者归到四川,那么南方就可以形成完整的地域跟北方对抗。现在的话他跨过秦岭控制着这一块,一旦必要的时候,利用这一块来控制南方。
我们历史地理学界,从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到其他学者都研究过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划分行政范围并不是完全根据自然情况,所谓山川形便,而是故意使它犬牙交错,这样特别是政权在北方的话,使得南方没有完整的天然防线。这个办法最早汉高祖就用了,当时他规定这个长沙国,就是今天湖南这里跟广东广西那个南越之间,要使它犬牙交错,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地理,这样就使北方有突出到南方的各个控制点,我想商於古道这块地方在当时楚国秦国之间有这么一个战略的地位。
夏骏:
商於古道也被称为武关道。武关,古晋楚、秦楚 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成称“秦之四塞”。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就已经有建置,战国时武关道上烽烟迭起,丹阳、蓝田两次战役,秦大败楚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次出巡全国各地,其中两次经过武关道。
刘邦与项羽相约分别进取咸阳,刘邦西征,先后攻取了洛阳周边一些地区,企图夺取洛阳经潼关入关中,后被洛阳郡县兵出城迎击大败南逃,在得到郦食其为代表的地方豪强支持后改变策略,转走武关道入关中,经过几个月的转战,于公元前207年10月进至咸阳郊外,于蓝田大破秦军,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选择武关道成为一个极为关键的军事决策,后人甚至有说法:西汉兴于武关道。
作为商於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如何认识武关的重要性?
葛剑雄:
武关重要性的显现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它当初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函谷关。
当时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关中主要的威胁是来自东方,所以函谷关是处于主要控制位置的。那么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武关主要就不是控制东方,而是控制南方,当南方对关中不构成威胁的时候,这个武关没有什么太大的重要性。另外它对东方来讲,是一个次要的道路,但是有的时候能够发挥突然袭击的作用。比如说刘邦当时跟项羽约好一起进关,项羽是从函谷关正面走,那么刘邦从南阳盆地通过武关一下子进入咸阳了。
夏骏:
商於古道的交通体系中,丹江是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古代经济通道中,水运成本低,载重量大,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资源。丹江发源于陕西省商洛区西北部的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注入今天的丹江口水库。丹江是汉江最长的支流,而汉江又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历史上丹江航运发达,也是古代连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重要通道,明清两朝是丹江航运的黄金时代。
丹江水系在交通方面扮演的角色如何评论?
葛剑雄:
在当时的水运条件下,丹江下来,主要是经汉水,那汉水就往南了。所以它跟渭河就不同,渭河主要沟通长安。
那么丹江在历史上它往东面就便于水运。
但是这一带陆路运输并不方便,山路崎岖,所以这一带比如郧阳,今天十堰市周围这一带,曾经在历史上,专门用来禁锢那些政治上敌对势力,比如一个造反的或者怀疑他造反的王子亲王,就把他放到这个交通不便的地方容易控制,关到这个地区是因为这里周围都是大山他出不来。如果他利用水路的话,那里的水路往往有些地方要通过险滩,只有进入汉水以后才比较平缓,但是他的方向是远离政治中心的,所以不构成威胁。丹江这个地方,从我们今天来讲,从水利来讲很重要。在古代的话,你看那个水运包括现在丹凤的一个码头,叫龙驹寨,主要是水运,水运是往下游,通过它沟通南方,主要是起这个作用,所以对南方来讲,这水运是方便的,主要是沟通汉江、长江,但是对北方而言,特别是对关中平原来,通过水路过去并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