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被视为“奇技淫巧”的东西就比较多了。这里我们重点说说连弩和轮转式发石车。
提起连弩,很多人会想到“诸葛连弩”。相传“诸葛连弩”为诸葛亮所制,可连续发射弩箭。连弩虽然发射效率高,但也有缺点,那就是箭没有箭羽,在进行远距离射击时,容易失去平衡,从而降低了射击的精准度。
据说,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连弩传到了曹魏。曹魏有一个年迈的发明家叫马钧。没错,就是发明龙骨水车的那位,他在民间的认可度还是比极高的。
马钧是内行人,一看到“诸葛连弩”,便知道了它的缺点。于是,他便设法改进,具体怎么改进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改进后的连弩效果更好啊,功效提高了五倍之多。
除了改进连弩之外,马钧还发明了轮转式发石车。发石车是攻城利器,出现的时间较早。传统的发石车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将放在斗里的石头快速抛射出去。发石车在三国时期应用广泛,《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有载:“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发石车破坏力虽大,但也有缺点,如费时费力,效率太低,毕竟连接另一头的绳子不是那么好拉的。
马钧则设计了一种轮转式发石车,将石头挂在木轮上,然后用机械装置带动轮子飞快地转动,就可以将石头接连不断地抛出去。这样不仅威力不减,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马钧曾用几十块砖头瓦块作实验,效果很好。轮转式发石车本该应用在军事上,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个发明“胎死腹中”,错失了改进改良,大规模应用的机会。
文学家傅玄高度认可轮转式发石车,并将其推荐给安乡侯曹羲。曹羲向武安侯曹爽汇报,曹爽不理不睬。要知道当时的曹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他说不行就不行。得不到推广应用,轮转式发石车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马钧是发明家,而不是世人认可的文人,他的发明自然会被人看不起。事实上,马钧虽然构思奇巧,但不擅言谈,一生不得志,最高也只做过给事中的官职。
历史上有很多向马钧一样的人,他们搞了很多科技发明,但大都不被看好,甚至还被列入“奇技淫巧”的范畴。
古代社会,社会价值取向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读书人认可什么呢?从大的趋势来看,无疑是儒家的思想观念。毕竟这玩意是要列入科举考纲的,士子们进身立阶就靠它了。
在这个逻辑下,科技便得不到重视。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实用技艺就难免沦为“奇技淫巧”了。
清代大学士倭仁曾经这样说过:“治国之本在政教、在纲常、在伦理、在人心而非技艺也。在中国一些传统的士人心中,技艺实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也”。这反映了儒家文人的普遍心态。
马钧等人的遭遇不是偶然,众多科技发明被列为“奇技淫巧”也不是偶然。
参考文献:《马钧传》
举报/反馈

东坡先生pro

14.4万获赞 2.5万粉丝
文史江湖,快意恩仇,共饮一杯否?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