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的主题是干预,在心理动力学中,干预是非常核心的。主要的方式是语言,也有非语言信息,面部表情,声音语调,但绝对不能包括的是肢体接触。
其中一个核心目的是,提高来访的觉知程度,减轻焦虑或提升功能。如何判断干预是否成功呢?
当发现来访者,有新的记忆被唤起,有更进一步的联想,有更深的感情,这些都表示干预是成功的,或焦虑的减轻行为发生改变,也表示干预成功。
而与之相对的,发现防御行为的增加,就表示干预的不对。可能原因是:
介入太深,说的太深;时机不对;说得不正确或不相关,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可以帮助我反思,让下一次干预更有效。
基础性干预
所谓基础性,翻译一下,就是所有场合都可以使用。大概流程是,通过提问获得信息,然后共情,要求对方联想,给出指导、心理教育,最后反思性的陈述,或沉默。
首先提问非常重要。改变归根究底,是来访者的事情。需要他自己内在发生变化,才有行为改变,而内在变化是觉知后发生的,那么问问题,是一个最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个好问题胜过无数好答案。因为好问题可以启发思考、联想,这是通向觉知最近的路。
共情。刚看了一部电影,看到了西方传说中的巫女,发现对方在念咒语时,有催眠的效果。让我想到了最初学催眠,老师说:催眠是语言的语艺术。
有时候,可能想象不到,你的一句话,对别人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有影响心灵的作用,不要忽略语言的力量。它真的很神奇。
联想的核心关键,是让来访思考。有时人的核心追求是,发现自己的内在是如何运作的,面对一个环境状况,会如何思考,如何行动?
不同人面对同一状况,给出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观察、体会、分析、思考,这些不同会帮助我更清醒客观的认识人。
反思性陈述,在之前我一直不能清晰地分辨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区别。直到前一段时间,催眠老师史果,讲到了它们之间具体细微的差别后,我才发现之前出现的,到底是焦虑,还是恐惧。
有一段时间,我的想法是未来会不会很穷?未来会不会生活不下去?未来会不会有什么糟糕的事情发生?万一将来我落魄街头,怎么办?吃不起饭,没地方住怎么办?
我以为这是恐惧,但实际上这是焦虑。焦虑有一个核心的志向是未来。而恐惧更多的是指向现在。
比如:我今天过得很糟糕,明天能吃上一个火腿肠吗?别人都在脱贫致富,而我现在一瞬间,由小康变成赤贫,我该怎么办?在那个时刻,感觉到内脏在恐惧地瑟瑟发抖。
沉默。很多时候,不能感觉到沉默的益处,我觉得沉默是压抑的,荒芜的,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让人不自觉的想说点什么,打破这种沉默。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部电影叫《心灵捕手》,其中的心理咨询师肖恩,在一次咨询中,和主角两个人安静地在那坐了一个小时,没有人说话,就等着时间结束。
当数学教授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一个让他(来访、主角)舒服的地方,如果他不想说,他就可以一个小时不说任何话。
在这个时候,我隐隐感觉到了,一种强大的沉默的力量。原来它是这么厉害的,重新认识了一次。
在提笔之前,我感觉没什么可写的。当我拿起笔,开始写之后,发现有挺多内容可以写下来的。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最近几天,都在偷懒,素材累积下来了。
基础性干预就到这里,明天继续支持性干预和揭露性干预。这部分内容比较丰富,请多关注,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
举报/反馈

一个心理咨询师

2.9万获赞 6202粉丝
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世界很棒。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