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初,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从黑龙江出发,多次乘火车往返吉林,在多地展开养生培训,在随后的一周内导致吉林3市102人感染。这起 “超级传播”事件中,感染者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2岁,其中重型病例超过了10%,根据官方通报,3例危重型病例目前的病情比较稳定。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艳近日介绍,对前述培训地点的21份环境样本检测中,16份呈现阳性,说明该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很强。
早在2020年1月底,就有科研人员提醒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需要特别关注,不过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规模和传染性,国内外研究说法不同。唯一能确认的是,与出现症状的确诊者一样,无症状感染者也属于重要传染源,防控管理不可小觑。
2021年1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在所有新冠感染者中确实占据“比较高的比例”,不过与有明显症状的感染者相比,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仅为其1/4至1/3。
专家们认为,这并非代表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量更少,而是因为呼吸道症状少,排出的病毒量更有可能相对较少。
无症状感染者也分为隐性和潜伏期两种,以是否会出现症状区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国家卫健委自2020年4月起至2021年1月11日通报的本土疫情数据发现,隐性无症状感染者,即未被通报转为确诊的感染者,约占所有感染者(确诊总数+无症状感染者总数)的51%,在所有无症状感染者中占比84.57%;在确诊病例中,约1/5系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症状后转为确诊。
与此同时,最新的国内外研究也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隐匿传播很可能已成为疫情蔓延的关键因素,需要得到更多的观察和研究。
而随着认知的深入,我国的防控策略也在不断调整,筛查力度加码,扩大检测范围,进行多轮检测渐成常态。
所有感染者中约一半“未发病”
按照国内最新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 CT 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方案》规定,若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
国家卫健委官网自2020年4月1日开始,在原有疫情通报的基础上,新增通报本土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以及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数据。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自开始通报至2021年1月11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大约为新增确诊病例的1.5倍。
值得注意的是,无症状感染者分为两种情形:一类是经14天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被学者称为“真无症状感染者”或“隐性无症状感染者”;另一类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随后会出现症状、转为确诊病例,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
考虑到最近14天的无症状感染者无法区分隐性还是潜伏,根据官方通报的疫情数据统计,自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1月11日,中国本土共出现过2658名隐性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总数-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总数):在所有无症状感染者中占比84.57%,在所有感染者中占比51.08%。
此外,所有确诊的感染者中,由潜伏期转归为确诊的“无症状状态”感染者约为1/5(19.05%)。
注:即隐性无症状感染者和所有最终被确诊的感染者各自的占比
围堵“无症状”:扩大检测范围,多轮检测
随着检测效率的提高,以及大规模检测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能被及时发现。
2020年10月下旬发生在新疆喀什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前三天就发现了164例无症状感染者。接下来的两周内,几乎所有的新增感染者都是无症状,其中只有不到1/5出现症状、转为确诊病例,直接被发现的有症状的确诊感染者数量只在个位数。
2021年1月以来,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地出现疫情。据河北省卫健委通报的数据,1月2日至6日,该省五天内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人数过百,确诊90人;据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发布会的通报,望奎县1月10日出现8例无症状感染者,到1月19日已累计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06例,确诊病例188例,感染者以轻症和无症状居多;据吉林省的通报,截至1月20日,有11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占彼时确诊病例数的83.45%。
除了无症状,轻症患者也一度增加了防控难度。2020年7月中旬,新疆乌鲁木齐曾发生过一轮疫情。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时曾介绍,确诊病例中大概只有1/5出现发烧,更少的病人表现出乏力,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非常轻、影像学改变早期也不明显”;不像去年初的武汉,至少一半以上的病人症状明显。
邱海波认为,这种症状减轻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病人自身很难引起重视、及早就医,因而造成家庭聚集性传播。
事实上,面对狡猾的病毒,为尽可能全面地发现感染者,国家卫健委早在去年便要求扩大流行病学调查范围和核酸检测对象。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9月15日发布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在原有的筛查途径(密接者的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传染源追踪调查)基础上,新增了境内外持续传播地区旅居史人员的主动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机会性筛查,以及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等;并首次在流调要求中强调,无论是确诊、疑似还是无症状感染者,均可能出现二次感染,即将流调的对象从密接者扩大到密接者的密接者,与密接者采取同样的隔离观察措施。
有不少专家此前表示,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之所以“越来越多”,与检测全面、主动筛查有很大关系。
为避免“漏网之鱼”,核酸检测的频次也在增多。公开报道显示,过去半年里,乌鲁木齐、喀什、河北石家庄、黑龙江望奎、吉林公主岭等多地均启动过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其中,喀什的第三轮核酸检测(与第一轮检测相隔一周)曾再次检出一百多名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防控要求,无症状感染者只有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采样至少间隔24小时),才能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继续进行14天居家医学观察。如出现症状,将立即转为确诊病例并接受治疗。
国家卫健委通报的疫情数据显示,去年湖北疫情之后,每起新发疫情从发现感染者到所有病例清零,平均需要约34天左右。
无症状携带病毒量大小、传染性如何?
无症状感染者携带新冠肺炎病毒、具有传染性已是共识,但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规模、携带的病毒量大小、传染性到底有多强、传染期长短怎么样,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有不同。
2021年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在所有新冠感染中确实占据“比较高的比例”,不过与有明显症状的感染者相比,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仅为其1/4至1/3。
《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2020年9月)曾指出,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新冠肺炎发病前1-2天、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无症状与有症状感染者一样,属于“主要传染源”。
2021年1月8日,国内14名公共卫生专家在网络上首发的梳理研究称:新冠肺炎患者在无症状期鼻咽拭子的病毒载量可达峰值,因此患者很可能在无症状期便大量排泄病毒,并进行隐匿传播。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德国研究人员、哈佛医学院、世界卫生组织也分别于2020年4月、5月和6月得出过“感染者早期携带的病毒量最高”的结论。
不过,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雷丁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曾在2020年8月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粘液中的病毒和新冠患病者一样多,只是无症状者不像有症状者那样容易向周边环境中散发同样数量的病毒。
那么,到底有多少新冠病毒传播事件由无症状感染者引发?
据第一财经报道,2020年6月4日《科学》预印版网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4篇研究(其中两篇经过同行评审,两篇为预印本),得出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指数最高为2.2%;
2020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副主任冯子健在《柳叶刀》上联合发文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有症状感染者传播,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性较低;
2020年10月,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做客央视新闻访谈节目时曾介绍,有数据显示,世界上约50%的病例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染;
2021年1月9日,据《今日美国》报道,美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开发的最新模型显示,美国高达59%的新冠病毒传播由无症状感染者引起……
无论具体数据如何,喀什的病例已令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能力显露无疑:流调专家最终查明,一名接触过境外集装箱的装卸工最先成为无症状感染者,然后传给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又传染给丈母娘和小姨子,然后又带到了工厂,最终导致百余名工人感染。
隐蔽的病毒:无症状感染普遍见于传染病
事实上,是否出现症状与人类的免疫系统紧密相关,“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患者”的区分并非新冠肺炎的独特特征,而是普遍存在于传染性疾病中。
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曾介绍,在新冠疫情中,大多数年轻人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正是因为他们的肺部上皮细胞状态较为良好,对病毒入侵的天然反应迅捷有效(主要指产生干扰素的时间和量);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人的机体功能开始退化,整体抗病毒能力下降,如果此时合并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即免疫系统功能更加薄弱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相关症状。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便分析,喀什感染新冠病毒的工人普遍是年轻人,由于不属于高龄高危人群,因此大多数呈现为无症状感染。
2020年3月,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李亮接受第一财经报道时介绍,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有三种结局:一是人体抵抗力非常强,把病原体“干掉”,表现为无症状;二是病原体毒力强、人体抵抗力弱,因而人体出现症状;三是人体抵抗力和病原体之间取得动态平衡,此时病原体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在,成为一种休眠状态,而具体“休眠时间”,与疾病和个体都有关系,对于结核病来说可以是8个月甚至更久。李亮表示,无症状感染状态在任何传染病中都存在,无需过分紧张。
据中新社2020年10月报道,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提醒,从病毒学角度看,病毒总是越来越适应人体。因此新冠病毒为了大量传播依附于人体,毒性将逐渐下降,同时也可能变得越来越难被发现。
2020年9月,一篇发表在《国际传染病杂志》上的论文梳理了全球各国部分新冠肺炎病例的数据,得出结论:无症状感染者占总感染数的1.2%至87.9%不等。研究者最终坦言,能检测出多少无症状感染者,与采样时间、不同检测方法息息相关,如果不够及时或准确,很可能低估无症状感染的发生率。
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香港研究人员曾于2020年3月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文介绍,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发病的中位数约为4.5天,最长可达三周;而另一些直至病毒消失也不会出现症状的隐性无症状感染者,无法排除其携带病毒期间的传染性。2020年4月,张文宏也曾表示,一些无症状感染者感染后,14天不发病,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可能性。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存在社区传播的隐患。
随着对新冠肺炎认知的增多,防控策略也在不断调整。
近日,为了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北京等地的检测排查新增了一项肛拭子核酸检测。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李侗曾主任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最新发现部分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虽然咽部核酸转阴,但粪便或肛拭子核酸阳性的持续时间更长了。
(本文数据均来自国家卫健委通报,相关比例根据整体数据计算约数,未能照顾到所有细节和例外情况。)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1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