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始表达,有人开始关注,这个事情就变得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内容,而不是食物。
比如我刚开始玩乐队,天天做番茄炒蛋,养活了一个乐队,现在仍然觉得很好吃。”导演姜老刀近日做客上剧场“丁乃竺的会客厅”,与观众分享《日食记》幕后故事。
七年,两千多个日夜,姜老刀和他的团队拍摄一条又一条治愈人心的视频,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日食记》以及一系列美食视频。粉丝亲切地叫他“姜叔”,他自己解释,“老刀”其实是一个香烟的品牌,“大学时刚有互联网,需要给自己起一个网名,我看到旁边的烟,就用了这个名字。”
姜老刀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经理想是当老师或者律师,“家长觉得理科会更好找工作,财务是理科里更好找工作的。美食是很生活的东西,最开始我没有想表达给别人,后来有了网络,可以展示自己的想法,有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推出《日食记》系列时,姜老刀已从电台辞职两年,“我家里人不知道这事。我从小到大喜欢先斩后奏,如果自己做好了决定,那就去做吧。做饭可以逃避一些不好的地方,每当开家长会,我就会做菜逃避家长的责罚。”
面对观众提问“创业需要准备什么”,姜老刀坦言,《日食记》成功属于无心插柳。“刚开始是一拍脑子,后来才有团队。只看结果的话,创业的压力是无法背负的。但是如果是你做喜欢的东西,你会觉得很享受,不会有负重感。其实我的天分不是很高,都是埋头练习,像视频都是自学,至少可以在年会有个节目了。这个新年,我们要做满汉全席88道菜,变成非常严谨和专业的工作。”
疫情同样对姜老刀与他的公司影响不小,“我觉得咬咬牙就会过去了。最难是第一阶段的时候。我也会安慰同事,大家都还挺乐观,好好经营公司,安稳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做饭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它只是我面对身边的人的一个方式。我对食物其实没有太多执着,我的执着都在人身上。”在姜老刀看来,做菜更像表达情感的工具,“蛋炒饭,我跟着奶奶的做法,蛋跟饭分开炒。但我和女朋友做饭的时候,她会觉得蛋要包裹着饭,我就会去研究。”
小时候,姜老刀在上海住过,“上海夏天非常丰富,人们穿着汗衫,在弄堂里有各种味道。糍饭糕给我记忆最深,闻到那个味道,我会想要落泪。猪脚相对便宜,猪皮能炸成油。我奶奶会做猪肉渣、肉皮冻。”在乐队时,姜老刀会给成员做饭。“其实我对音乐很迟钝,但是做饭是我唯一让他们记得我的地方。”
尽管在上海生活时间长,姜老刀口味更偏向西北,“喜欢面食和辣。上海和西北的两段生活经历,会让我的生活更加平和。我爸爸和电影《饮食男女》里父亲的性格很像。他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是腐乳肉,北方的风格会影响到父亲的菜,也会影响我的性格。”
做过无数个美食视频,姜老刀最难忘在台湾拍摄《阿亮家的卤肉饭》,这是一个关于父子关系的故事:儿子兵役回来,希望在台北发展,爸爸希望儿子继承家业,大家都不会表达,但是通过小时候的卤肉饭达到和解,“在台湾,我们待了20天。我很喜欢旅游,习惯漫无目的地走,寻找当地相关的东西。很多带情感的东西,只有肉眼看到,才能有更深的感受。”
《日食记》里和姜老刀一起出镜的猫“酥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以前弄堂里很多猫,一代一代,我都见证着。猫走丢了,奶奶会敲猫碗,让它们回来,这样的生活持续很久。”酥饼是一只普通的猫,姜老刀在小区门口遇见它,“我带它回去以后,觉得它与我们工作室很有缘份,有陌生人来,都会在门口看着。”姜老刀很少称呼“酥饼”为宠物,更多是伙伴角色,“除夕夜加班,只有酥饼陪我,正好窗外轻轨穿过,我突然想,我这么辛苦工作是为了什么?这个话题有点矫情,只能通过酥饼说出来。”今年除夕,姜老刀继续《新年旧味》,“作为我们这两年会拍的系列,之后也会做。”
最初一批观众可能不再看《日食记》,每年春节,姜老刀仍会在群里给大家发红包,每年生日,粉丝会送他礼物,“平时我们不会联系,但是总会有那一天,会互相问候。”
来源:上观新闻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报

2576万获赞 139.3万粉丝
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