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动力原理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模型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按时付酬),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发挥其潜力的80%-90%。激励有助于吸引人才,激励有助于激发积极性,激励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1、什么是动力?
动力是一系列促使人们做某件事的力量,工作动力是推动员工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发挥出色表现的推动力量。因此,所有激励措施都应该以激发员工的愿望,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为根本出发点。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2、内在动力:就是自我的内在驱动力,是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的意志力。在工作上,表现为对工作本身的喜欢、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以及接受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等。
案例一:马丽是一名医药销售代表,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很愿意跟那些专业人士交谈自己的产品;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一个有一个的拜访计划。马丽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她对工作的喜爱。
案例分析:当人们有过与某种行为本身相关的工作经历,就更愿意实施这种行为。
3、外在动力:是源于员工自体之外的驱动力。它并不是行为本身的利益,而是为了与之相联系的结果。工作中,这些结果包括领导的赏识、晋升、奖励、工资、工作环境的改善等等。
案例一:刘子凡曾是一家银行的贷款管理员,因不喜欢所谓的“压榨”工作而跳槽。现在他在一个有空调的独立办公室工作,公司离他家步行的距离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而他每个月可以超额完成任务而获得数目可观的奖金。经理对他的表现表示认可,就在上个月,经理暗示他很快就可以升迁。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刘子凡是在被一些外在的因素所激励。他乐于工作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因素,而是工作、福利、工作环境、领导认可能外在因素。
4、动力的三原则
根据动力的3C原则,可以看出,营造沟通协作的人际氛围和企业文化,给予员工适度的授权和认可,提升他们的满意度,这些都是很好的激励方式。
5、什么是需要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模型
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内在源泉。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激励
案例分析:小王是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今年毕业后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大都市谋求发展机会。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参加了不少,网上也发了很多简历,但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眼看两个月过去了,小王身上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心中十分焦急。终于,一家小公司看中了他,但公司位置比较偏远,待遇也不是很高,小王二话没说,答应明天去上班。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小王面临生存问题的压力,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已经成为了他当前的第一需要。至于工作是否舒适是否有发展前途,已经顾不上考虑这么多了。
6、如何了解员工的需求?
问题清单法:问题清单法是帮助领导者了解员工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方法,领导者应该在工作中首先罗列下属可能有的问题清单,然后逐项分析和排除,直至发现下属的需要顺序和层次。问题清单实例:他的教育程度和知识程度如何?他的智力和在工作中及工作以外的兴趣如何?他是否经常试图表现自己在知识和理解方面的优势?他的社会地位如何?
抱怨分析法:员工的抱怨是很重要的消息来源,它可以暗示、甚至明示员工工作缺乏动力的原因,用于确定员工的需要及其程度。领导者必须在自己和员工之间创造相互信任和坦诚的气氛。这样,员工才会将抱怨公开地、理智地、建设性地、直接地表达出来。这样,领导者才能用抱怨来解决及改善整个团队的工作动力问题。
问卷法:向员工发放精心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了解员工的需要。
7、构建激励的体系的原则
8、激励形式
物质激励:工资(奖金)、福利、奖励
精神激励:文化激励、形象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兴趣激励、参与激励、内在激励、晋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表扬激励。
举报/反馈

职场中的道与术

1.5万获赞 4353粉丝
资深HR总监带你在职场一起飞!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