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情景,我想大家都应该很熟悉。
“有一种冷叫奶奶的冷,有一种热叫妈妈的热”。
“妈妈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就把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
“老公一点出轨的意识都没有,经常被敏感的妻子怀疑,后来老公真的出轨了”。
以上是生活中典型的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的案例,我们很多时候意识不到,但每天都会在人际交往中真实发生。
什么是投射?什么又是投射性认同?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通俗点说,一方“诱导”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便是“投射”。如果对方愿意以特定的方式满足自己,便是“投射认同”。
“投射”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只有一个人参与。而“投射认同”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发生,被投射者如果拒绝投射者的投射,投射者会感到内心焦虑不安而迫使被投射者认同。
投射性认同要比“投射”复杂的多,生活中常见的有四种方式:
一,权力型投射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一般常见于领导和下级,父母和子女以及夫妻关系中,投射者会给被投射者灌输一种观念,如果你不听我的你根本活不下去,来达到控制被投射者。
二,依赖型投射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比如:男星朱雨辰和妈妈的关系就是典型依赖型投射认同,朱雨辰都40岁了,而妈妈每天的任务还是照顾儿子,凌晨4点起来给儿子煲汤,家里卫生全包等等,朱雨辰其实内心是不情愿的,毕竟这么大了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但是自己提出拒绝又怕妈妈伤心,同时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所以就认同了妈妈的这种投射。
三,迎合型投射认同,内在逻辑是:我总顺着你,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比如: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听话就会说“我天天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就是通过让孩子产生内疚感而认同自己的投射,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
四,情欲型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这么性感,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性无能。比如,有的女性认为维系亲密关系最好的方式就通过性满足。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玩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的游戏,特别是在我们和伴侣的亲密关系中。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总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方式去付出,同时也会期望对方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大多数时候,对方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不愿意成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于是矛盾变会产生。
好的亲密关系一定需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而不是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还要求对方感恩戴德的接受。
就像有的父母常说“孩子天气冷了,该加衣服了”,就是父母以自己的感受出发,并未看到孩子的真实需要,有时候哪怕孩子亲口说,“我一点都不冷”,父母还会觉得“怎么会不冷?感冒了怎么办?”就是看不到对方真实需求的典型。
投射性认同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正向的品质会被投射性认同,负向的品质同样会,可怕的是会以你意识不到的方式被投射性认同,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来自别人的投射,是不是负向投射。
如何鉴别是否是负向的投射呢?
如果我们内心感受到是抵触和排斥的,我们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时,就要考虑是不是负向的投射认同,从而摆脱这种负面的心理投射游戏。
举报/反馈

心理咨询师晓飞

1.5万获赞 622粉丝
国家心理咨询师专注于身心健康成长
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