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 一、一副棺材板,引出一个义忠老亲王,他会是老睿亲王多尔衮吗?
第13回上,宁国府的长房孙媳妇秦可卿去世了,她公公贾珍悲痛欲绝,要“尽其所有”为秦可卿办丧事。寿材是秦可卿要贴身用的,贾珍疼爱秦可卿,这一定要用上好的,也不假人手,一定要亲自验看,看了几副杉木板子,都觉得不合心意。
正在烦闷之时,薛蟠前来吊唁,见贾珍苦恼,就说自家木店封着一副好板子,是薛蟠父亲时,“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后来他坏了事,不曾拿去”。有清一代,说是坏了事是一种隐晦的说法,只因涉及谋逆大罪,不便直说,义忠亲王涉及谋逆了,他的东西谁敢用?躲还躲不及了。贾政也觉得不老合适的,可是贾珍此时只为心爱的女人,哪里听得进叔叔的话去,直接要来解锯糊漆。
曹雪芹的胆子真是够大,什么都敢说
因为《红楼梦》中人物往往脱胎现实人物,影射时政利弊,而且往往涉及宫闱秘闻、朝局隐晦,不愧是“胆大包天曹雪芹,包罗万象石头记”。贾珍的事且放下不说,这个惊鸿一瞥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可是让读者上了心,大家纷纷猜测他的原型到底是谁?曹雪芹在此处到底想要说明一个什么事呢?
有人根据“义忠亲王”这个称呼,猜测他是老睿亲王多尔衮,其理由是:
一、他是亲王,那肯定是皇帝的儿子或者兄弟啦,那么他一定是爱新觉罗家的。
二、他封号里面有“忠”字,清朝亲王谥号里有“忠”字的只有两位,一位是睿忠亲王多尔衮,一位是恭忠亲王奕,奕肯定要排除的,时间太晚了。
三、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被顺治帝追封为“清成宗”,赐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谥号里面有个“义”;后来乾隆皇帝又“追谥曰忠,补入玉牒”,这下子“忠"也有了。
按照这三个条件,义忠亲王的原型,舍多尔衮其谁?可是这个推理有个bug,就令整个推到不成立的。
乾隆皇帝实行亲亲睦族政策,为不少人平反
乾隆皇帝为多尔衮翻案,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封为“忠”,是在乾隆四十三年,那个时候甲戌本《红楼梦》已经在世了,这个本子只存了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十六回,也就是乾隆十九年的《红楼梦》残本中第13回中就有了“义忠亲王”,那个时候不可能知道二十四年以后,皇帝会追封多尔衮为“忠”啊。
而且多尔衮是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去世的,顺治八年二月就坏了事,被褫夺封号,开坟掘墓。之前我们说过,《红楼梦》对应的是康熙后期到乾隆前期的事,薛蟠的父亲做买卖时也不过是康熙前中期,不可能到顺治年那么早。且多尔衮去世时还没有坏事,皇帝追封为“成宗义皇帝”,丧礼依帝礼,祔享太庙,什么棺材板子没有,他犯得上去薛蟠家买棺材板子?而且他还下葬了,棺材是用了的。这些情况完全就不符合睿忠亲王的情况了。
平西王吴三桂
二、那义忠亲王是谁呢?
因为顺治皇帝驾崩的年纪比较早,康熙皇帝成年的兄弟不多,只有福全、常宁二人,兄弟之间感情很好,且康熙朝前期一直在对外扩张,不容易内卷,产生争斗。老一辈的宗亲都处理的很妥帖,家族内部没有谋逆之事,所以这个“义忠亲王”不姓爱新觉罗。
那就奇怪了,皇族之中没有坏事的,那谁有资格称亲王啊?
这就要提及清初的几个特殊情况了。清朝的亲王几乎都是皇族,只有爱新觉罗家的人才能当,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因为要拉拢各方势力,迅速完成并巩固统一,封了不少异姓为王。
有三家异姓亲王:定南武壮亲王孔有德、平南敬亲王尚可喜、平西亲王吴三桂;
四家异姓王:靖南王耿仲明、义王孙可望(追降义公)、武勋王扬古利(追封)、梁王程彩;
五家异姓郡王:嘉勇郡王福康安(追封)、忠襄郡王黄芳世(追封)、忠勇郡王黄芳度(追封)、嘉勇郡王傅恒(追封)、、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
孔有德、尚可喜、吴三桂虽然不姓爱新觉罗,却也是亲王。
定南王府
孔有德在追击南明时,被南明李定国打败,被困桂林,自杀殉国。以此忠烈,朝廷破格厚葬,并追谥为武壮。他没有坏事,还厚葬了呢,义忠亲王不是他。
尚可喜
尚可喜一生戎马,晚年留镇广州,时吴三桂反清,尚可喜誓效清室,以弹丸之地,牵制十万叛军不能北上,并于后院堆积柴草,一旦城破便自焚殉国。后其子尚之信叛清,围困尚可喜府邸,尚可喜誓死不降,幽死宅邸,临终之时,强撑而起,穿上皇太极所赐冠服,冲北磕头而死。康熙皇帝闻讯震悼,赐谥号曰“敬”。他儿子尚之信坏事被赐死,他没有坏事,皇帝是分清的,没有株连。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
三位异姓亲王就是一个吴三桂了,因为康熙皇帝要削三藩,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白头起事,兴兵造反。康熙十七年八月十八日吴三桂病死衡州(衡阳)。吴三桂死后,其家族遭到通缉,吴三桂之子吴应麒护送陈圆圆等人躲避到云贵交界地带,并悄悄来到岑巩县安身隐藏。吴三桂遗体也被秘密安葬在岑巩马家寨。
因吴三桂是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州称帝,八月就去世。因为衡州动荡,吴三桂并没有在衡州装殓,而是由其女婿胡国柱,用棉絮包裹,经宝庆秘密运到贵州。其子吴世璠到贵阳迎接,并即帝位,所以吴三桂也没有用到之前准备的棺材板。这些细节都与义忠老千岁吻合。
吴三桂和陈圆圆
这些情节吻合,可是“义忠”二字怎么解释呢?
吴三桂封的是平西亲王,反清时国号大周,年号昭武,那跟“义忠”扯不上边啊。况且“三桂为明季罪人,又为本朝反贼,其生平亦何足道!”他哪里配“义忠”二字啊。这是他造反之后评价,在这之前,他可是天下所望,好评如潮,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史料里面对他的评价可不是“贰臣”、“反贼”啊。《吴三桂纪略》中说他:“孝闻九边,勇冠三军。”崇祯皇帝说他:“才武可用,召对平台。”南明福王朱由崧:“雪耻除凶,功在社稷。”史可法评价他:“先国雠之大,而特释前嫌,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
而且可笑的是《明档》中对他有这样的评价:
《明档》:以报君桥之雠,以雪国家之难,以甦四民之困,揆此数行,千古之下可称大忠、大义、大仁孝之圣贤也。
这个“义忠”不就来了么?《明档》里说的,曹雪芹拿过来用的,这是反话正说,啪啪地打脸啊。
冷杉
只有这些证据,还不算完,解读《红楼梦》穿凿附会的,多了去了,咱们不是只为了编造个说法就完事了,尽量严谨,符合历史本来面目。就像是有人为了解释本段中,提到的“樯木”,把罗川王朱由(木+玄)的名字篡改成朱由樯,来增加其通顺程度,这种事咱们不能干。
那这个“樯木”的棺材板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樯“的含义很单一,就是帆船的桅杆,没有别的意思,顶多可以引申为帆船,这是古文中常见的借代的修辞手法。脂批说: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这是在打马虎眼,包括下面对潢海铁网山的注解: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这是为了避免《红楼梦》被禁而放的烟幕弹。具体指什么,我们下面慢慢解释。
帆船
“樯木”是什么木啊?就是杉木,过去的桅杆就是用冷杉木做的,因为只有杉木才够直、够轻、够结实、够耐腐蚀,是制作桅杆的不二之选。而且杉木不能用单根的,用单根的,容易出毛病,一个地方坏了,不能修,很快就烂到其他地方了。主桅杆需要用十八段杉木(吴三桂死在八月十八)拼接而成,九根一组,用复杂的榫卯纵横卡在一起,才够解释稳定。有一处损坏,可以拆下这块,用新板修补。当然帆船使用的杉木不是普通的水杉,是用冷杉,且没有疤节,比普通的杉木板子强多了。但是也是属于杉木,这个樯木是从此处而来。
杉木纹
可这有什么好隐晦的啊?
冷杉的树纹也没有特别的,就是直溜点,怎么地也不会“纹若槟榔”啊。槟榔入药时是横切,有放射状的纹理,非常漂亮,给大家上个图。
槟榔纹是这个样儿的
这个槟榔就有问题了,后还提到“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金枝玉叶,这是谁?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康熙元年时,吴三桂的心腹吴国贵在昆明篦子坡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吴三桂有这个罪过,他就不得好死。
还有一个樯木的产地“潢海铁网山”又是怎么回事呢?
铁网山在《红楼梦》中出现过两次,一次在第13回,一次在第26回。第十三回这处说的不够清楚,在第26回中,冯紫英说他去铁网山打围,叫兔鹘捎了一翅膀,把脸打青了。而且冯紫英还说,是三月二十八日去铁网山打围,说这个话时是五月初一,前儿回来的,就是四月二十八日,整整去了一个月,肯定不是去郊区玩两天这么简单,而且这一次冯紫英的父亲也一起去了,这里离都中是相当远的。冯紫英的父亲是神武将军冯唐,他必须参加的打围活动,应该是皇帝也都去了,这个铁网山就只能在木兰围场了。
木兰围场
围猎之时,要布围、观围、行围、罢围,将野物驱逐至一处,若铁网四围,不使走脱,然后射猎,这就是铁网山的来历吧。铁网山字面意思应该就是指这里,可以有一点,木兰围猎又叫木兰秋狝,举行日期多在八月前后,为何要在三月打围,这又隐伏一大事样,之后我们另起一文来写。
西拉木伦河
潢海又是怎么回事呢?既然铁网山是指木兰围场附近的山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海,顶多是湖,甚至就是条河。这个潢字也不常见,《说文》:潢,积水池也。《左传·隐公三年》注:“蓄水谓之潢。”《国语·周语》注:“大曰潢,小曰污。”就不是个正经称谓。我们找一下潢水,就很容易发现潢水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为西辽河北源,就在木兰围场北边不远的地方。吴三桂先为明朝镇守辽东,后又投降清朝,为清朝南征北战,驱逐南明如围猎野兽一般,这个事情不能明说,所以作者用潢海铁网山做这个隐喻。
戴公公的络腮胡子茬好重
三、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永兴节度使冯胖子只是随口说说的吗?
棺材板一事后面,贾珍因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着不好看,就向太监戴权提起要蠲个前程。戴权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份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
这段话听着好像随意的很,太监么,有点老太太性儿,念念叨叨婆婆妈妈的,都是些琐碎事,可是这里提到了襄阳侯和永兴节度使,这两个职位不是白提的。
永兴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称帝,亲点大将马宝,并授计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衡州门户永兴。一战击毙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夺据清军河外营地;一战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所率援军,营垒被冲垮,河南岸失陷,清军被迫退回广东,这就是永兴之战。可惜八月(帮底皆厚八寸)十八日,吴三桂病死,众人公推吴国贵总理军务,吴国贵要实行北伐连郑计划:
“从前所为大误,今 日大计,应该舍弃云南而不顾,北向以争天下:以一军图荆州,略襄阳,直趋河南;一军下武昌,顺流而下,经略江北。吾辈勿畏难,勿惜身,宁进死,勿退生,拼死决战,剜中原之腹心,断东南之漕运,即令不能混一,黄河以南,我当有之。”
吴三桂死后,吴国贵的计划之一就是要从襄阳而取河南之地。
襄阳
这个襄阳侯和永兴节度使都不是随意而说的,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是相互印证着的。将康熙前期“撤三藩”的相关情节嵌入了进去,而这些情况距离曹雪芹生活的时间有些远,他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很有可能使用了其祖、叔的一些原始作品。种种证据都可证明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原型不可能是多尔衮,而是指向了平西王吴三桂。至于为何作者会用吴三桂来掺和贾珍的形象,我们猜测,这个恐怕是跟贾珍的结局有关,他最后是搅进了后朝的谋逆案件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