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颖妈谈育儿
杨澜曾经说过: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一代父母像今天这么纠结。传统的育儿观念、教育观念、亲子关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辅食阶段怎么吃?能不能吃盐?什么时候分床睡?该上什么样的学校?能不能打骂教育?父母们各执一词、左右为难。
其实根源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选择更多了,视野更开阔了。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价值观或评价体系在剧烈转变,且尚未完成。而很多历史遗留的无意识的沉淀又来纠缠我们,所以造成了今天各种思想意识的新旧碰撞、探讨、纠结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面临更广阔的世界视野。想要跟上世界的脚步,就得放眼世界,学习各种先进的育儿观念,丰富、更新我们现存的已有育儿经验和知识。
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下中国和美国育儿观的不同,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01独立生活能力培养
美国教育十分注重个性和综合能力培养,比如建立独立生活能力。美国孩子从出生第1天回家后就是跟父母分房睡的,他们有自己的房间,父母也有自己的房间,父母会在婴儿的房间放置监视器,用来了解孩子睡眠时的动向。
他们会很早让孩子学会自立,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睡觉。在幼儿园学习分享,为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生活的人打下基础。
不同于我们对待孩子小心翼翼。睡觉时不敢制造出一点儿声音。美国父母在孩子在睡觉时该干啥干啥,该拖地拖地,哪怕有巨大的噪音,他觉得如果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都能睡着,那以后就没有什么环境让他睡不着了。他们的理论是:世界不会适应孩子,孩子必须适应世界。
而中国的父母呢,自从孩子出生以后,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生怕孩子、渴了、饿了、受伤了。就拿睡觉来说,有些人还会把孩子放在两人中间。当然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孩子窒息、被压伤的概率大大增加。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大了以后,会选择在父母房间放一个小床,让孩子睡在旁边的小床上。这样作为一个过渡是挺好的。当孩子到了合适的阶段,就可以让孩子独自睡儿童房了。
02 早期喂养
美国人觉得孩子出生以后是靠手和嘴去感受世界的 ,所以他们特别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孩子六个月左右,就给孩子添加辅食。孩子自己能动手捏住食物的时候就全程让孩子自己动手吃。甚至一开始并没有从泥糊状过渡,而是直接用蒸熟的块状食物,锻炼宝宝咀嚼的能力。饥饱完全由宝宝自己掌控,他们相信宝宝能够喂饱自己。
而中国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习惯给孩子喂饭,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不把碗里最后一颗饭喂下去就不甘心。觉得孩子胖乎乎的才是成功的喂养。甚至有些几岁了还满世界追着喂饭,这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
03对待孩子哭闹
美国人对待孩子的哭闹会有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完全取决于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哭闹。如果是孩子因为饥饿、受伤、身体不舒服等生理上的原因,他们会第一时间给孩子满足,给予孩子必要的安抚和关爱!而如果是非生理上的,比如孩子为了仅仅是为了得到某件东西,无理取闹、要挟父母,他们就不会满足,此时他们就跟没有看见一样,让孩子自己停止。
而中国家长呢,对于孩子的哭闹会有3种常见的处理方式,第一种就是无限溺爱孩子,孩子哭闹就立刻举手投降,不管什么先满足孩子再说,这在老一辈中比较多,因为隔代亲嘛。而西方人因为没有隔代参与育儿,所以就很少有这方面的情况。
另外一种就是训斥教训。孩子一哭闹就大声训斥孩子,或者是打骂孩子,让孩子终止哭闹行为。以上都是两种不好的方式,当然也有一些年轻的父母会比较理性对待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哭闹时会理性原因,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该不满足就不满足,让孩子了解规则和行为边界。
美国人更注重人文情感,更注重人际关系。所以他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会溺爱孩子,而是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而当孩子到了上学的阶段,会给予更多家人式的鼓励和爱。即便孩子做的并没有那么出色,在其它人看来。所以我们常常能感觉受到美国人更善于表达,表达爱意或者是鼓励的话语时更加自然,随口就来。
04礼貌教育
很多西方国家都很重视孩子最基本的为人素质和素养的培养。提倡对人友善、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其实就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能力打下基础。在美国也不例外,比如在学校,老师会教男孩子要礼让女孩子,比如要给女生开门,女生优先啊。所以一些美国人常常为人很温和有礼,很好相处。
美国还很注重孩子与他人、与社会的融合能力,提倡走出家门和校园,在家庭和集体生活中完善自我成长。他们很重视团队精神,会通过各种运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运动不光是美国孩子业余的兴趣爱好,还是他们拓展人际关系,更好地培养社会适应的途径。
05对孩子的期望
美国人不会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会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他将来干什么。他们认为不喜欢的事情是做不好的。即便不理解、不赞成孩子某些决定,也只会告诉孩子利害,不会阻止。
美国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对于孩子早恋谈恋爱,他们不会指责,打骂,而是会跟孩子讲道理。因为美国父母从小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所以他们一般把孩子养到18岁,就不再管他们了。比如美国父母被孩子告诉自己已经有结婚对象了,而且是他们不喜欢的类型,父母也只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还是会尊尊重孩子的决定。
而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从金钱到情感责任几乎是无限的,节衣缩食跟孩子读书,孩子成年了还要帮他们找工作、买房买车、带孙辈。与无限的付出相对应,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常常令人胆怯,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学业要比邻居家小孩儿好,要为父母争气,要上他为你选择的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就业时要完全父母没有完成的梦想。这似乎基于一种内在逻辑: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就该听我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这其实也跟社会大背景有关。美国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没有那么强,人们生活富足,所以更注重自我,没有那么强的竞争意识。而中国人口众多,学习、就业竞争大,整个一无处不竞争的环境。所以很多中国父母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的是让孩子在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性。
颖妈寄语: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社会意识来源于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个国家社会国情不同,所以社会意识也不一样。在一个文化越来越开放、交融的时代,我们需要吸纳不同国家优秀的育儿观念来丰富已有经验,为新时代的育儿思想提供更多的借鉴。对于中美文化差育儿观念的差异,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私信。
--END--
我是颖妈,一孩妈,一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育儿达人,多平台应邀优质创作者,专注育儿干货和儿童心理知识研究,喜文字,乐分享,我手写我心,欢迎关注、转发、收藏、评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举报/反馈

颖妈漫读

6.4万获赞 4.5万粉丝
专注各类育儿知识分享
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