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中国,整个中国都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之中。亩产3000斤,亩产10000斤,这在目前看来都无法实现的农业产量,当年都成为了可能。
在我笔者所在的麻城,在1958年曾有亩产三万六的报道。麻城因此就上了人民日报当年的头版头条。
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很意外地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的名字,他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1958年6月16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其中写道:“土地所能给人们的粮食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也就是在钱学森看来,不止亩产万斤是可能的,甚至能达到四万斤。
客观地说,这篇文章的影响很不好,因为当时讲究科学,大家都把科学家的话当作真理,连毛主席也不例外。
毛主席家是湖南农村的,小时候还曾亲自下地干过活。在经钱学森这么一写,再加地方上的跟风报道,毛主席也是怀疑的。但他看了钱学森的文章后,对此才深信不疑。
第一次,1958年4月2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说“可以在1亩面积上年产约8千市斤的淀粉。”
第二次,1958年6月在《科学大众》杂志第6期发表《展望十年──农业发展纲要实现以后》,说“… 那么稻麦的每年亩产量就不是现在达到的2,000多斤,而是这个数量的20多倍,…”
第三次,1958年6月在《农业科学》第12期发表《可以实现的理想》,说“稻麦年产量就可以达到4万斤谷子!”该杂志为半月刊,编辑来电话询问是否计算准确?钱即用计算尺再核算后说“计算准确无误,让秘书张可文回复编辑部。
第四次,1958年6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说“稻麦年产量……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1958年,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说粮食高产
第五次,1959年2月在《科学通报》第3期发表《谈宇宙航行的远景和从化学角度考虑农业工业化》。… 那么稻、麦、玉米等的年产量可以是每亩12 万斤(倂秧不在此例)
第六次,1959年9月25日在《知识就是力量》第8-9期合刊发表《农业中的力学问题》。… 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可见钱学森对粮食高产的说法是一以贯之,并非心血来潮。
钱学森在1959年的文章里说:
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1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在众所周知的特殊的困难时期,还这样梦呓,实在匪夷所思!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将1993年4月21日钱学森致海外友人孙玄的信发给了上海作家叶永烈,叶永烈后来披露了这封信。
信中钱氏坚持自己的观点:粮食高产是科学的正确的,说
故理想最高年亩产是32-53吨。说亩产万斤,才5吨(10万市斤),远远小于理想数。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告诉笔者,钱学森一向坚持自己对于万斤亩的计算是科学的,正因为这样,钱学森从来没有对此表示“道歉”或者“检讨”。
钱永刚教授把一封钱学森从未发表的信,用电子邮件发给笔者。那是钱学森于1993年4月21日给海外友人孙玄先生回信。孙玄先生在海外听说关于钱学森的万斤亩的种种传言,向钱学森提出相关的问题。钱学森在回信中说:
4月14日来示及附件拜读。我非常高兴您提出了您的看法和意见。您可以公开发表您的见解以便大家参考。我只讲两点:
(一)据我确知,先父在北京中央文史馆用的(名字)是钱均夫,不是钱家治。
(二)据气象记录,在中国大地上每年每平方厘米上接受的日光能量为120-200大卡,即每年每亩地接受日光能量为8-13.3×108大卡。如百分之百地用空气中的CO2和从根吸取的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则每亩地每年有190-320吨。光合作用的能量效率可达50%,而粮粒只占全部产物的1/3,故理想最高年亩产是32-53吨。说亩产万斤,才5吨,远远小于理想数。所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可以实现的,现在我国的亩产最高纪录为1.5吨。所以您是听了不实之辞而轻信了。
也就是说,钱学森在1993年仍然明确坚持他关于万斤亩的计算是正确的,并劝说孙玄先生不要“听了不实之辞而轻信”。
在钱学森看来,当年的计算还太保守,“理想最高年亩产是32-53吨”,也就是32000-53000公斤,64000-10600市斤!也就是说,不仅是万斤亩,而是十万斤!
钱学森的这封信,清楚表明了他仍然相信亩产万斤是对的,认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可以实现的”。
钱学森的这封信,也清楚表明,有些书中所谓他向毛主席“当面检讨”,纯属子虚乌有,钱学森称之为“不实之辞”。
或许,钱学森的光合作用和农业力学理论会在遥远的将来成为事实,但是这一理论是造成中华民族空前的大灾难,已经是事实。
钱学森作为科学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还要死撑硬挺呢?
#历史真相#
举报/反馈

正涛话史

8.6万获赞 4589粉丝
专研文史,地理、书法。欢迎交流分享。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