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an Freud
卢西安·弗洛伊德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于192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是奥地利犹太人,母亲是德国人。他是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卢西安·弗洛伊德画画直到他去世之前,被泰特美术馆誉为“20世纪毕加索之外最伟大的艺术家”,2011年7月20日因病在伦敦家中去世,享年88岁。
弗洛伊德是一个贪求绘画真实感的完美主义者,近乎贪婪,总希望在多变的人与物上刻画出坚定的实在感,“还差一点,还可以更好。”于是,不断用肯定的笔痕转译经过多次观察的某处,一次次,一遍遍,使其更确切,这个过程缓慢而无常,却是值得。他也确实做得很好,因为他“兼具了一个小说家的敏感和一个画家对不同事物兼收并蓄的观察力”以及真诚的表达力。
一、最难的绘画:素描
用铅笔或炭笔画素描类作品是最难的事情。
人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
即优秀的油画家很多,
比起只用铅笔或炭笔作画的优秀画家要多得多,
像安格尔或德加那样两种画法都很娴熟的画家
实在是寥寥无几。
二、希望作品来自于模特
一天的工作(写生模特)完成了之后,
我喜欢与模特有尽可能多的联系。
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感受模特的情绪和感觉。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我不想作品是来自于我,
我希望作品来自于模特们。
必须持续而又仔细地观察绘画的主题:模特,
那么他/她/它终将全方位显露自己的各个方面,
不可能仅仅向你展示他们想让你
看见的某些本相。
三、我所感兴趣的艺术品
对于艺术品的风格和创作时所采用的媒介,
弗洛伊德完全没有偏见,
但他觉得艺术作品一定要有真实的东西在里面。
他欣赏蒙德里安的几何油画,
虽然那些画与他的创作风格相差千里。
他评论说:
那些画就像所有其他好作品一样,
有现实世界的意境在里面。
我只对以某种方式体现真实世界的艺术品感兴趣,
我不会去关心它的风格是否是抽象的,
或是其他的什么形式。
四、我想看到“真实的颜色”
我不希望看到所谓“神奇的色彩”,
我想看到“真实的颜色”,
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并不想被带离这个世界,
我绝对希望自己活在这个世界里,
所有的时间都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
五、完美≠难忘
不知为何缘故,我认为,
如果一幅画里
所有的部分都完美地连接起来,
那这幅画绝对不可能是
真正令人难忘的作品。
六、关于模特
弗洛伊德以画眉鸟寻找面包碎屑和小虫子
的方式寻找他的模特。
什么样的人物适合他的作品呢?
“我选择画的主人公时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一时冲动。
因为我不是一个思来想去的人,
要我说出为什么选中这个人做模特的理由
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得事情。
专业模特可能不适合我,
因为他们不是我想要的。”
他们也许会说“你要我摆出造型A,
造型B,还是造型C?”
弗洛伊德决定开始画的任何特定的人身上
都有某些说不出来的潜质。
七、变化的感觉
绘画创作中最困难的步骤
有一点我从来没有完全适应过,
那就是我的感觉每一天都不一样。
虽然我试着通过持续不断地工作来控制它,
我还是觉得每一天都是如此的不同,
我有时甚至想,
我的作品是否没有一件是真正成功的。
八、弗洛伊德的悖论
当被问及“对于一个画家来说,
可变性对创作的负面影响是什么?”时。
弗洛伊德说,
也许你需要具有那种持续寻找缺点和麻烦的性情
它可能会妨碍你获得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但在创作中胆子一定要尽可能的大。
一个人必须找到不断尝试的勇气。
不要一直用一种乏味或可预见的方式创作。
不过,
我想如果一个人不是每一天都在变化,
那么这个人不可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
——极为大胆的人。
九、自画像
一个不好的画家画出来的肖像画
都像自画像,
而他们真正的自画像却又不像他们自己,
因为他们特别地美化自己。
弗洛伊德指出:
在某种意义上说来,
是否相像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一幅肖像画是否与本人相像
与这幅画是否是一幅好画没有关系。
十、如何看待名画
一个画家不要带着过多的尊崇去看那些名画。
过分崇拜过去的艺术作品,
那将导致完全失去信心
以至无法成为真正的画家。
每次我去艺术画廊看画,
就像去医生那儿看病,
去启发自己的思维。
“啊,那边可以这么改一改。
用这种方式去画就对了。”
十一、道德观念
为什么难以受人委托而画?
我是凭冲动来决定如何画的,
同样也是凭冲动来决定不以某种方式画。
甚至这样做或不这样做的决定
有时是不明智或不顺理成章的。
如果不是凭冲动来创作,
那就违背了我的本性。
思考贯穿在弗洛伊德创作的整个过程中。画下每一笔前,他都先深思熟虑过,一边画,一边不停地评估其形、手法或颜色等等是否合适,如有必要就修改或重新画过。弗洛伊德对这个过程的坚持,思考-修改-再思考-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唯一的秘密”就是“我可以说自己拥有的就是专注,而这不是谁都能学得会的。”
(图文来自于山东省书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