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能力靠天赋更靠方法,“培哥效应”是提高孩子记忆力的好帮手。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记忆力也是超强的,记忆力和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是一条捷径。但通常认为孩子的智商、记忆力什么的都是先天的,是难以改变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渐提高的,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心理学效应“培哥效应”。
“培哥效应”指的是人们通过对需要记忆的事物进行编码、联想等手段,达到准确、迅速的记忆效果,其产生的效应在心理学上称为“培哥效应”。
“培哥效应”的具体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呢?笔者教生物时曾利用培哥效应让全班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住了:人体缺乏维生素的表现症状。首先我给学生固定好编码:把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和爸爸一起编码并产生联想:如果爸爸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皮肤干燥粗糙,易得丘疹、夜盲、角膜干燥等疾病;把缺乏维生素B的症状和妈妈联系在一起,把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和爷爷联系在一起,并依此类推把缺乏所有维生素的症状和自己的亲人一一对应产生联想,并想象他(她)们缺乏维生素后的样子。这样把编码固定下来之后,一说到缺乏维生素B,学生立马和妈妈产生联想,然后记忆里出现妈妈缺乏维生素B的症状,答案一下子就呼之欲出了。
《最强大脑》这一关于记忆力的竞技节目,自从开播以来就颠覆了许多人对于大脑记忆力的认知,各个竞技型记忆选手的表现简直让人膜拜。但其实这些选手大都不是天生记忆力就高人一等,而是他们都曾持续训练过自己的记忆力。但无论采用何种训练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和“培哥记忆法”有关联的。
比如有一期最强大脑的冠军王峰,他在2009年就已经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能轻松的记忆一副随意摆放的扑克牌,他的秘诀就是:第一步先将扑克牌进行编码,黑桃为1,红桃为2,梅花为3,方块为4,J为5,Q为6,K为7;第二步固定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扑克牌的编码……因为篇幅原因,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搜索此类方法。
总之利用“培哥效应”进行编码记忆扑克牌,即使是初学者将编码牢记以后,30分钟内记下一副扑克牌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如果进行刻意的训练,短期内就能达到五分钟记忆一副扑克牌的速度。
利用“培哥效应”提高记忆力,效果如此显著,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该如何利用它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呢?
一.利用“培哥效应”时,最好利用直观形象进行编码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和研究,直观、形象特别是视觉影像的东西,最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帮孩子编码记忆东西时最好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进行联想,也可以用我们身体的部位进行编码。比如头、脖子、嘴巴、手等;也可以利用日常用品进行编码,比如手套、帽子、眼镜等。总之引导孩子在记忆一些抽象的东西时,尽量与具体形象的实物当编码结合,记忆效果会很出色。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背诵古诗时,如果不理解它的含义,至少要重复记忆十几遍到二十几遍,但如果理解了它的内容,只需要重复八次左右就可以完全记住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父母都应尽量要求孩子在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有选择地进行“重点记忆”
在教学中老师都要求学生记笔记,但笔记上的内容大多是不需要背诵的,只要理解就行了。比如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一些非重点内容,一些说明性文字或经常出现的题型等,这些只需要多读几遍,重在理解。老师要告诉孩子哪些内容是必须记忆的,哪些内容不需要刻意记忆,这样孩子就可以拿出主要精力记忆那些对学习更为重要的知识点。
四.“培哥记忆法”是需要不断持续练习的
要想产生“培哥效应”,就必须经常训练,训练的次数越多,孩子的联想内容越丰富、形象,思维越敏捷,联想记忆的效果就越好。经常使用培哥记忆法的人会感到妙趣无穷,记忆轻松、快速,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在不断的联想过程中能拓展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对学习的兴趣爱好,让人不知不觉中喜欢学习。
语文教师这样进行古诗教学,学生收获大,教师的好评
不断变换奖励方式,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
讲公开课时,制定教学目标大有学问,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不会出错
教育专家提醒:班主任可以用“瓦拉赫效应”转化后进生,效果显著
七款适合公开课的小游戏,让你的公开课精彩纷呈
举报/反馈

资深教师话教育

76.3万获赞 10.5万粉丝
专注解决学校管理、课堂改革,班级规划问题
中小学教师,郑州名师,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