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威廉.马奇的小说《坏种》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点题:
在规则和榜样的驱动力作用下,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产生了所谓良知的奇特东西,都获得了符合逻辑的道德品质;然而,有些人却完全匮乏此种能力,无论施以多么良好的影响都是一样。除了最残酷的、血淋淋的表现形式之外,他们甚至无法去爱任何人。他们是真正的、天定的罪犯,既无法后天改变,也无法得到纠正。
这段话乍看像荀子的性恶论,细细想来,不是一个概念。威廉.马奇的意思是有些坏人本性就坏,终究要做坏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
暗黑精辟,惊世骇俗,威廉.马奇的观点注定要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
《坏种》在出版当年畅销百万册,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佳。
1956年,《坏种》小说被拍成了同名电影,反响不俗,获得了第2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黑白片最佳摄影三项大奖的提名。这部影片至今在豆瓣上持有7.9的高分,口碑不错。
斯蒂芬·金曾说,要我选“小说史上十大恶人”的话,《坏种》绝对榜上有名。不过,电影可没拍出原著的精髓。
由此可见,1956年的翻拍并不十分成功。于是又有了2018年罗伯·劳的再次翻拍。
2018版《坏种》把旧版的父母视角切换成了孩子视角,把熊孩子人设改成了傲娇的小淑女,并且邀请到了颜值与演技齐飞的天才少女麦肯娜·格瑞丝担任女主角,颇为吸睛;
罗伯·劳不仅是导演,而且还担任了男主角,罗伯·劳在2000年被美国的《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漂亮的50位人物之一,颜值也是杠杠的。
罗伯·劳和麦肯娜·格瑞丝组成了一对高颜值父女搭档,为故事重新焕发生机,旧瓶装新酒,改出了新意,在主题立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所以,今天雪狮子就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
1.难以置信的故事
9岁小女孩艾玛(麦肯娜·格瑞丝饰)和单身父亲大卫(罗伯·劳饰)相依为命。
艾玛的母亲生下孩子后便去世了,从小缺乏母爱的艾玛表现得超乎同龄人的成熟理性、争强好胜,打扮美丽、举止优雅,像个小淑女;而且学习成绩优秀,堪称完美。
故事爆发的导火索来自于一枚奖章,圣奥尔登奖章,学校颁给最具个性的、真正代表学校“信仰、诚实、修养、怜悯”价值观的人。
好胜心极强并且优秀的艾玛对奖章志在必得,在颁奖这天盛装出席,出乎意料,埃利斯老师把奖章颁给了艾玛丝毫不起眼的同学麦洛,艾玛心理极度不平衡,把麦洛带到了悬崖边。不久后,便传来了噩耗,麦洛掉下悬崖淹死。
麦洛之死成了学校的奇案。在麦洛的葬礼上,艾玛面无表情。
大卫对案子感到蹊跷,翻看典礼上的照片,发现艾玛紧盯着麦洛的奖章看。
埃利斯老师来到艾玛家调查,说有人看见麦洛死前和艾玛在一起。艾玛为了阻止调查进度,故意摔倒弄伤手臂。
新来的保姆克洛伊知道艾玛的心机,竟然没有揭发艾玛,因为克洛伊看上了有钱的大卫,想以此威胁艾玛,不阻止她成为继母。克洛伊向艾玛述说恐怖的电椅,恐吓艾玛。
一天,埃利斯老师发生车祸,车祸的原因是有人故意放了蜂窝在她的车里。
麦洛的奖章再次出现在了大卫的眼前,因为它被保姆克洛伊打扫时发现了,她把奖章放在了显眼之处。
大卫对艾玛进行了盘问,艾玛巧舌如簧,说和麦洛去过悬崖,以玩游戏的方式赢得奖章,所以奖章出现在这里。
大卫疑心重重,频做噩梦,觉得艾玛有心理问题,决定带艾玛看心理医生。
艾玛打扮得美美的去见心理医生,和医生相谈甚欢,医生说艾玛是她见过最正常的孩子。
保姆克洛伊痴心妄想和大卫在一起,再次以电椅威胁艾玛,艾玛非常讨厌克洛伊,也不想任何人当自己的继母,动了杀念。
大卫出去约会的晚上,艾玛把克洛伊骗到了自家的工棚,从外面锁紧门窗,把克洛伊活活烧死,并向警察撒谎火灾是由克洛伊抽烟引起的。
接连命案的发生,大卫心里越发透彻,于是审问艾玛,在大卫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艾玛招认推了麦洛,并且说出把上一任保姆踢下楼梯的事情,艾玛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始终觉得自己没做错。
大卫打电话给警长,约好见面时间又改了主意。他带艾玛去了湖边小屋,准备了小手枪,决定自己处决亲生女儿。
警长打电话给大卫告知保姆之死是有人蓄意纵火,更加坚定了大卫的杀心。
大卫在网上搜索关于“坏种”的资料,意识到女儿就是这样的人。心中郁结,想杀死女儿又不忍,迟迟没有动手。
艾玛预判到了大卫的杀心,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大卫熟睡时打开了屋子里所有的煤气,自己跑到了室外。
天可怜见,大卫惊醒,暂且幸免于难。大卫找艾玛理论,他是她唯一的亲人,艾玛却说她可以找姑姑。
大卫大彻大悟,自己的女儿是亲爹也可以下手的天生坏种,决意大义灭亲、为民除害。
大卫把安眠药研磨成粉,调在了艾玛喝的热巧克里,没想到艾玛把他们喝的东西调包,晚上大卫睡得死死的,在枪声中惊醒,发现亲生女儿要杀自己。
艾玛设局,拨打电话让警察局的人觉得她被家暴,亲爹要杀她。艾玛躲进了浴室,大卫想和女儿同归于尽,这时有人赶来,艾玛伪装成可怜兮兮的受害者,导致大卫被枪杀。
艾玛的姑姑来接她,艾玛假装悲伤,却在姑姑看不到时,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2.事出必有因
故事中的艾玛杀死同学、老师、保姆、父亲,毫无疑问,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是,被她害的人就好到哪里去吗?或者说完全没有错吗?
事出必有因,每一个受害者都为艾玛提供了犯罪缘由。
首先同学麦洛,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不敢当着全班的面说话,拼写也不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麦洛被授予这么重要的奖章,确实不合理。
埃利斯老师把奖章颁给麦洛,本意应该是鼓励,因为麦洛的父母说他从未得到什么奖章。麦洛或许不够聪明,但是他为人正直善良,也有可取之处。埃利斯老师明明知道艾玛活在自己独特的世界里,有非常卓越的优秀品质,却没有顾及艾玛的感受,没有及时沟通她颁奖给麦洛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麦洛的悲剧。如果学校把能力奖章和道德奖章分开,这样就不会激发孩子们的嫉妒心。
再然后是克洛伊保姆,克洛伊趁雇主不在偷吃药品,乱翻雇主的东西,偷窃、偷窥肯定是不对的。她还有不看场合抽烟的恶习,这给艾玛提供了犯罪灵感。克洛伊没眼色,大卫对她不耐烦没兴趣,她还要刻意穿着暴露勾引他,甚至偷看他洗澡,行为露骨;克洛伊为了当艾玛的继母,夸大其词,用恐怖的电椅吓唬艾玛,种种行为都促使艾玛犯罪。
有一个容易忽视的人物,那就是心理医生马奇。
马奇的扮演者是帕特里夏·麦科马克,1956版《坏种》中的熊孩子罗达,在影片结尾,罗达犯下滔天罪行后被闪电劈了,如今再次出现在2018版《坏种》,说明她并没有死,而是改名换姓,成为了一名心理医生,为什么这样的人能成为心理医生?
艾玛问她:为什么人去世时,他身边的人会伤心,这事迟早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艾玛问这样的问题说明她对周围的人没有感情,所以她不会悲伤。而心理医生却云淡风轻地回答说,是因为感到同情,说辞牵强附会,并且还说自己小时候也那么做过。
艾玛去看心理医生没被发现心理问题,自己的伪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心理医生本身就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所以发现不了问题。如果艾玛遇见的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医生,可能后续的悲剧可以避免。
最后是大卫和姑姑。他们并没有在物质上亏待艾玛,他们错在溺爱、包庇,把坏人宠得更坏。艾玛的妈妈死去多年,大卫未续弦,当然是为了艾玛,这种溺爱也不对,为了艾玛牺牲个人幸福,久而久之很多事情累加起来促成艾玛的索取型人格。大卫知道艾玛做了那么多错事,竟然不送艾玛去警局,而是选择自己处理,包庇罪犯,只会让她更嚣张。大卫把艾玛犯的错告诉了姑姑,姑姑还是选择相信艾玛,在故事结尾,姑姑应该会把艾玛带到自己家里,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艾玛继续作妖,又一个家庭家破人亡。
我们不能自负傲慢地认为可以让坏人不做坏事,但是我们不能为坏人提供犯罪缘由和条件,应该尽量将犯罪的可能性降低。
3.天使外表,魔鬼心肠
麦肯纳·格瑞丝饰演的艾玛可以媲美《孤儿怨》艾斯特,貌美暗黑,不相伯仲。
睫毛卷翘,五官立体,皮肤白皙,似洋娃娃,麦肯纳·格瑞丝在影片中颜值爆表,每套衣服都非常好看,最经典的是红裙子造型。
简单的半马尾发型,红裙鲜艳似血染就,珍珠项链点缀其上,搭配黑色的高跟鞋,展示她内心的成熟。艾玛这身造型既有公主风,又带着惊悚的美感,暗黑萝莉令人喜欢不是讨厌也不是。
影片的开篇用一定的篇幅刻画艾玛的形象,看着水池里漂浮的死猫镇定自若,墙上挂满奖章奖杯,自己收拾房间,作业不需要辅导,课堂上看见黄蜂麻利地收拾,塑造了一个缺失母爱过早独立的高智商小女孩形象。
艾玛优秀的同时又心理病态,看见同学的生日礼物手表,故意撞倒他人把手表弄到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房间里独自一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配合着背景音乐,让人觉得惊悚又可怜。
一个女孩既美丽又有超高的智商、成熟的心智,免不了高傲,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结果奖章却给到了邻座的麦洛,艾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看着别人一家兴高采烈,艾玛心里黯然,眼里划过恨意,为了保持优雅得体,只得用跺脚的形式宣泄。
犯下连环命案后,面对大卫的拷问,艾玛道出实情,对电椅的恐惧,对克洛伊保姆的怨恨,对无所作为的父亲,艾玛歇斯底里嚎叫。
12岁的麦肯纳·格瑞丝演技灵动,秒杀国内的某些面瘫流量小花。
艾玛总是说她迫不得已,不会无缘无故伤害别人,形势如此,她并非没有选择,魔鬼般的心肠,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2018版《坏种》把视角切换成了犯罪的儿童,对社会的批判意味更强,立意更高,但是剧情缺乏冲突,恐怖氛围的营造也不够,除却大卫噩梦里的恐怖图景,名场面乏善可陈,相较《孤儿怨》,差一大截,所以该片豆瓣评分仅有6.9。再者,剧本对艾玛的过去挖掘不够,如果通过闪回或者梦境、对话,更多地交代艾玛没有母爱的幼年时期,让片子的逻辑更顺,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