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武汉一名大学生在小红书上直播了自己排队8小时,买到一杯茶颜悦色奶茶的经历。四段直播帖,让仅有14位粉丝的她收获了873条评论,而这873条评论里,她被近八成网友揶揄:“再好喝不也就一杯奶茶吗?你的时间真不值钱。”她回击网友:“自己排队喝到的奶茶就是香,我愿意。”
茶颜悦色老板娘孙翠英在武广店查看货物。 记者许魏巍 摄
“排队8小时买一杯奶茶值不值?”成为这段时间大家数次争论又争不出结果的话题。茶颜悦色在汉第二家门店开业前夕,茶颜悦色老板娘孙翠英接受了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的专访。记者把“值不值”的问题抛给了她。“一开始,我也觉得不值。但后来想了想,谁的青春时光里,没有做过几件疯狂但又不值得的事?”
“排队买奶茶就像排队追演唱会”
12月1日,茶颜悦色武汉首店开业,孙翠英提前一天从长沙赶到武汉“坐镇”,看到员工准备的“排队还需8小时”提示牌,她觉得员工想多了。“明天开业,排队能有两三个小时就不错了。”当天早上,她在酒店不慌不忙吃完早餐来到门店,被眼前排队的景象吓懵了——队伍蜿蜒千余米。
那天,孙翠英在人群外走来走去,除了“心慌”也帮不上什么忙。而她远在长沙的丈夫吕良在微信上给她留言:“这阵仗,搞砸了咋办啊?”
历经了几年的“十一”长假,长沙门店接待过来自全国的游客。夫妻俩自认是打过“硬仗”的,但武汉的排队场景仍然超出了预期。
茶颜悦色武汉首店开业,门口排起的长龙。记者张维纳 摄
面对浩浩荡荡的队伍,孙翠英和网友们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为了一杯奶茶值得吗?”她自认不值得。为了找到答案,她在人群中和排队的年轻人聊天。
“我女朋友想喝茶颜悦色,我当然要排队为她买一杯。”
“我是长沙人,高中门口的茶颜悦色陪了我3年。茶颜悦色来武汉了,我当然要来喝一杯。”
……
1978年出生的孙翠英在揣摩当下年轻人排队买奶茶的心情时,代入了自己的年轻时代:“如果把排队买奶茶当做听一场我喜欢的演唱会,我觉得值得。每个人都有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去参与自己喜欢事情的权利,哪怕看起来有点疯狂,有点不值得。但谁年轻的时候没有做过几次疯狂但又不值得的事情呢?我们要尊重每个个体的不同,只要他没有妨碍和伤害到别人。”
“茶颜悦色是奶茶界的杨超越”
十几年前,孙翠英还是长沙一家美容院的员工,吕良是电影院的一名设计师。一天,吕良路过孙翠英工作的美容院,看到站在门口和同事闲聊的孙翠英,凭着眼缘,就给孙翠英递了张纸条。
此后,这种“漫不经心”的巧合贯穿了夫妻俩的日常。
茶颜悦色老板娘孙翠英。记者许魏巍 摄
在长沙五一广场商圈,隔50米就有一家茶颜悦色,这被行业内称为“蜂巢式布局”,有分析说这是茶颜悦色独有的“区域渗透”打法。
孙翠英连连摇头,在她这里,密集开店不是什么商业策略,只是凑巧开在一起罢了。第一家店在五一广场开业后,陆续又看到旁边有商铺出租,就顺便租了下来,起因只是为了管理方便。“谁知拿的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十步一家’的格局。”孙翠英坦言直到去年,公司内部才开了首次战略分析会,而外界分析的茶颜悦色战略早已有许多年。
孙翠英把茶颜悦色的走红归因于运气好,“我们看上去傻傻的笨笨的,属于傻人有傻福。”在粉丝那里,茶颜悦色的人设也是一个“铁憨憨”。
豆瓣上的“奶茶小组”里有人比喻,茶颜悦色是奶茶界的杨超越。明星杨超越出道时被质疑唱歌不行,跳舞不行,人气却很高。茶颜悦色同样是草根出身,在成立7年的时间里,被粉丝纠错是常态,茶颜的形象远不完美,胜在真诚可爱。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说,要用“粉丝思维”去理解顾客排队买奶茶的行为。
2013年12月,老板吕良在新店做的第一杯奶茶就“筐瓢”(长沙话“搞砸”)了,放了好多糖。从那天起,吕良告诉顾客,所有人都有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不管什么时候买的茶,只要觉得不好喝,随时可以在任何一家门店要求重做一杯。
如今,茶颜悦色依然坚持公示食品安全自查报告,自曝诸如水果发霉了、杯子里有虫子、茶饮里喝出小纸片等问题,也会发言辞真挚的道歉文,而网友们好的坏的评论,后台都会放出来,标准是“真实就好”。
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如今,粉丝文化闯入了奶茶界,茶颜悦色的7年,是和粉丝共成长的7年。在追茶如追星的时代,粉丝们对茶颜悦色的喜爱,带着养成系偶像的味道:看着这家新秀品牌从第一家门店开到全网爆红,就像押宝胜利,像一位新星到顶流的升级打怪路。
“茶颜悦色也是奶茶界的闲人马大姐”
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谈到茶颜悦色时形容:“茶颜悦色不似喜茶那般让粉丝仰望崇拜,对于粉丝来说更像一个邻家小妹妹,是需要小心呵护的,它具有一种与粉丝的深度沟通能力。”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潘攀在投资茶饮品牌“奈雪的茶”之后,又投资了茶颜悦色。他解释说:“茶颜悦色有和顾客沟通的能力。”
“拥有和顾客的沟通能力。”孙翠英翻译过来,“就是在说我们接地气。”
“茶颜喜欢碎碎念。”奶茶爱好者陈菲这样形容茶颜悦色,“进店买杯奶茶,他们的员工能不停地在你耳边交代各种喝茶事项。”但陈菲一边吐槽,一边又在享受着这样的服务:“越来越像海底捞了,关怀无处不在。”
茶颜悦色的小票上,常常写着三四百字的“叮嘱”,有建议大家不好喝就去投诉的,有提醒顾客不要相信山寨店铺的,有说明电子积分兑换方法的。原本十几个字就可以说明的事,在茶颜悦色这里写了三四百字。而段子式的可爱文风、诚恳的表达,又能让顾客可以愉快地读进去。
茶颜悦色武广店店员培训。记者许魏巍 摄
“茶颜的气质很像闲人马大姐。”孙翠英自然知道他们的“唠叨”做派,因为这是从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基因里衍生出来的品牌特点。
采访当天,孙翠英穿着卫衣、牛仔裤,背着黑色双肩包,更像是邻家一位姐姐,接地气又能唠嗑。茶颜悦色品牌部负责人严喆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的大家长。”在公司内部,孙翠英和吕良什么事都要操心。员工买房缺钱,孙翠英就问差多少,没钱我们先借你;有员工和家属闹矛盾,孙翠英也要去“劝架”。
这种“家长式”的关心延伸到了生意上。一些常常被人提起的故事是:一天下雨,店员刘丽蓉把自己的伞借给了顾客,后来所有店里都有了备用伞,命名为“丽蓉伞”;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排队买奶茶,孩子在队伍里哭,店员王勇和伍洪福用试饮mini杯接了奶油撒上坚果安抚小孩,“勇福杯”就被公司延续了下来;有个穿高跟鞋的姑娘在店里抱怨鞋把脚磨破了,店员送上了创可贴,后来所有店都有了小药箱;有学生高考完,店员会把他的会员卡号填成他的理想分数。
“排队7小时,为什么我还要夸茶颜?”网友@雪奶发箍在小红书上写道,“他们给排队的顾客免费派发暖宝宝贴,我自己就贴了8张。饿了会有小饼干、小面包、沙琪玛,渴了有人送热水。”@雪奶发箍说,这样的人性化服务,让她排队不孤单。
公司的财务多次提醒孙翠英,给顾客不限量地发暖宝宝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她也认真核算过成本,但看到辛苦排队的顾客,成本问题就不在考虑范围了。
“‘网红’是毒药,会干扰品牌正常成长”
对于品牌来说,得到粉丝拥护就能收获流量的加持,同时也要时刻提防被流量反噬。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价格问题。与目前动辄30多元的奶茶相比,均价15元左右的茶颜悦色可谓良心价,知乎上曾有一个关于茶颜悦色定价的问题,底下全是粉丝的夸赞。“丧茶”的创始人写了一段话:“作为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保持合理的利润率是生存必要,茶饮品牌35%-40%的毛利是底线,人工要钱,房租要钱,水电也要钱。如果茶颜悦色的毛利真的低于25%,那大概率早就死了。希望粉丝理性,不要把茶颜悦色逼上压缩利润率的死路。”
茶颜悦色想涨价,但不敢。万一涨了,大家会觉得“你红你就涨”,就脱粉了,于是一直扛。孙翠英告诉记者,目前,茶颜悦色门店增加后,正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产品成本,弥补价格上的劣势。
而在价格之外,茶颜悦色似乎也处在一个逐渐失去话语权的边缘。
茶颜悦色武广店。记者许魏巍 摄
10月23日,考虑了半年之久的吕良决定把茶颜悦色的茶单改成冬季和夏季两版,在每年的11月和5月切换,意图是希望顾客在不同节气喝到最适合的茶饮。其中就决定把自认不适合冬季饮用的“声声乌龙”下架,只在夏季售卖,同时推出新款口味。消息一出,顾客质问的声音包围了后台,有顾客直接“脱粉”。
被粉丝围攻两天后,10月25日,团队紧急声明:谁也别想动声声乌龙,老板也不行。
团队发声明的当天,吕良正在上海参加一场商业圆桌会议。他在发言中表示,自己曾认为“网红”是“毒药”,它会干扰一个品牌的正常成长。后来觉得,想要长红就必须经历网红这个阶段,才慢慢接受这个词。而能不能长红,也只能交给时间。
回应>>>
记者:茶颜悦色在汉开业的消息,多次冲上新浪微博热搜榜,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场有策划的营销。
孙翠英:真不是这样,我们现在几乎不做广告,我们在营销上还吃过亏。吕良之前创业开过一个盖码饭馆,全都筹备好了,只等招牌挂了就营业,但他突发奇想,先做了个空招牌,又画上四个问号,挂在店外。本来是想搞噱头,结果根本没人问,试营业期间都没能撑下去。再开奶茶店时,他就老实了,不敢折腾了,就想活下来。
记者:网上有一种说法,说在顾客多的时候,服务员的制作速度会很快;顾客少的时候,服务员会放慢速度,以保持排队的半小时长度。是有这样的操作吗?
孙翠英:天地良心,绝不会这样。我是很讨厌排队的,我在外面吃饭,排队半小时是我的底线,怎么会同意自己的店故意放慢速度让顾客排队呢?我们做过统计,制作一杯奶茶最快40秒,平均时长1分钟。大家有时觉得速度慢,是因为有些员工入职不久,操作上不够熟练,如果我们看到队伍排得较长,会安排熟手上场,缩短排队时间。现在武汉门店排队长,主要是因为门店少,等后期店开多了,就不用挤在一家下单了。
记者:“蜗居”长沙7年的茶颜悦色,终于在2020年走出了长沙,为什么“出省”第一站选在武汉?在武汉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孙翠英:首站选择武汉,首要原因是武汉和长沙离得近,方便管理,有什么问题,我们一个半小时的高铁就到了。两地文化和口味上也相似,大家更容易接受我们。
说实话,我们还真没有具体的下一步开店计划,我们对规划很佛系,很多时候是边搞边看。目前,我们已经在武汉签下了20多家门店,近两年我们暂时没有进军其他城市的想法,想先把武汉市场做好。
(长江日报-长江网 首席记者张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