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中国网12月18日讯 (记者 郭泽涵)日前,记者随“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探访京津冀优质资源援建雄安学校的缩影——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情况。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后,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入驻雄安新区,成为第一批入驻该地的学校之一,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正式挂牌。
梦想空间教室。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挂牌之前,学校管理模式为线性管理,管理制度落后,师资匮乏。挂牌后,以共治、共创、共享的一体化理念为引领,在总校“组团式”帮扶、派驻优秀团队管理下,雄安校区缩短了管理链条,建成了与总校一致的管理架构,同时还摸索出“岗位双选”的人事制度,规范了教研,组建了“新时代教师研修工作站”,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增加课程类型。
学生的3D打印作品。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在雄安校区的教学楼里,除了传统教室,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书法教室、梦想空间、木工教室、航模室、舞蹈室……
在书法教室,墙壁上和书桌上展示的学生“颜体”毛笔字苍劲有力、正气浩然。“练书法要有爱好、有天赋、要勤奋,还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书法老师王秋军说,学校从三年级起开设书法课,老师会从每个班里选出特长生或者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入书法社团,很多学生学习书法一直持续到六年级。
书法老师王秋军介绍学生书法作品。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五年级八班班长王胤凯对记者说,对口帮扶后,老师讲课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在适当时机提问,不必太拘谨。大家对于学习的兴趣愈加浓厚,学习效率大幅提高。老师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位同学,能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师生间亦师亦友。
王胤凯参加了学校的人工智能社团。他说,班上60多人每人都报名参加了社团活动,每周有几节社团课,大家可以去自己喜欢的社团,每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不单以考试成绩论“成败”。
学生排队去操场做课间操。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六年级十班的李筝报名参加了志愿小导游社团,每隔两周都会去雄县辽宋古栈道做讲解员,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李筝说,援建后学校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上课时还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她表示,自己即将升入初中,已选定目标学校,正在备战迎接毕业考试。
“这两年,雄安校区的教育生态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孩子的笑脸上就能看出来。”郑红彦说,“当孩子眼里有了光,教育就有了应有的模样。”
“通过对口帮扶,雄安校区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的精神面貌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提高了。从“农村教育”到“现代化城市教育”,雄安校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张双龙说,“雄安的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