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说起分手,总是伤感的。
分手,意味着一段感情的破裂,一场自我怀疑的折磨开始,但也是重获新生的最好时机。
有人七情六欲,跟曾经心爱的人分手,我们自然会痛苦不堪、餐饭不思,整个人就像是凋零了的植物,没有一丝生机与活力。
但,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重感情吗?
不是的,正如张小娴所言,“有时候,你不是对离开的那个人痴心一片,而是对自己情深一往,受不了伤害。”
有时候,你以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无法释怀的感情,其实不过一场自我欺骗的笑话罢了。有些人注定只能与你走一小段路,有些情注定杯水情缘、点到为止。
想要获得美好的爱情与婚姻,那么你得学会怎样走出伤痛、拥抱幸福。别等别人来拯救你,你得自我拯救与自我治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才是最在乎你的人。
面对分手、婚外情、感情破裂,我们又该如何自救,化解心中的愤恨、自卑、孤独以及伤痛呢?
对此,现在市面上,教你如何恋爱的书籍很多,但是从脑科学、心理学角度来剖析分手创伤治愈的书,却鲜少稀缺。
很庆幸,我有机会翻阅到曹雪敏的经典好书——《分手心理学》。
跟其他书籍不一样,《分手心理学》不仅让你知道怎么去情绪急救,让自己避免二次伤害,更重要的是,让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些方法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跳脱单一的“爱与不爱”的视角,更好地认识自己,获得幸福的人生。
现摘取其中几点印象较为深刻的地方,与你分享。
01-情绪急救:减少触景生情
分手了,感情破裂了,该怎么办?
第一时间:抓紧时间进行情绪救急。
正如你受伤了,第一时间就是包扎伤口,不要让伤口流血、恶化。处理感情也一样,先对我们的情绪进行救急与包扎,等各方面稳定下来,我们再可能谈如何分析问题以及反思改进等。
《分手心理学》提及到,“分手后最让人感到挣扎的莫过于触景生情”,应对分手带来的痛苦、愤怒、自我怀疑、自卑等情绪,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减少触景生情。
“所有的触景生情都是因为大脑的本能注意到某个熟悉的线索,这个线索唤醒了你的记忆和感受”,一旦触景生情了,你的情绪就难以稳定了,痛苦自然难以避免了。
这就为什么,分手后很多过来人都会建议:最好删除对方的联系方式,别藕断丝连,尽可能多出门走走、旅游,转移注意力等。
这些都是斩断唤醒你记忆与感受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要数:主动给大脑制造陌生感。
你可以给重新布置你的房间,换一套新衣服、弄新的发型等等,这些新鲜且陌生的东西会转移你的注意力,情绪自然会有所好转。
人的“注意力带宽”总是有限的,大脑被新鲜事物吸引,自然就不会有太多时间沉浸在分手伤痛了。
02-分手不是因为你不够好
分手后,很多人都会经历过一个自我怀疑的阶段。
是我不够好,所以他才要离开我,选择跟别人在一起?
甚至有些人因为别人插足才分手的,就会忍不住去关注他的新欢,想知道自己到底输在哪里?
这种自我怀疑与自卑的心态要不得。
分手,不是因为你不够好,也不是因为别人比较好,而是你和他之间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你们俩不合适罢了。
斯滕伯格认为,爱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里,好的感情都蕴含着激情、亲密与承诺。好的爱情与婚姻,一般是双方都能提供良好的性价值、情绪价值、经济价值,让激情、亲密以及承诺更好地落实与升华。
当某种需求长期没有被满足,这段感情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分手后只能说双方或者一方可能没有很好地回应对方的需求罢了,并没有证明:你不够好。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就算你足够好,也有可能无法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且有些人天生道德水平相对低,这并不是你的错。
分手后,很多人都知道让自己变好,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她们一般都心里由衷期盼:只要我足够好、变得漂亮了,成功了,让他后悔选择跟我分手。
以这种目标来刺激自己变强大,其实并不是优质的动力来源。因为在你心理,那个你失去了的人依旧占据你内心,这种向上的动力太依赖别人,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让自己变好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且我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这是我内心的渴望。
那个他或者她,他们都不配让你受伤,占据你的生活。
那怎么唤醒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分手心理学》一书中提及到,“觉知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对自我的无条件接纳”。
只有你肯定自己,学会自我关怀,接纳现阶段的自己,好好爱自己,那么迎接新生就指日可待。
03-超越原生家庭,获得亲密之爱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
我们会不自觉模仿与复制父母亲的情绪、思想以及行动,明明不喜欢父母亲相处方式,长大后却拥有了父母一样的爱情与婚姻。
著名脱口秀演员思文在节目中这样说,“我的家人,我姥姥离了两次婚,我妈妈离了5次婚,我小姨也离过婚,我家人几乎没有没离过婚的。婚姻不幸是正常的事情,婚姻幸福才是异常。我小时候觉得我第一次结婚肯定要离的,也不是很相信婚姻这个事情。”
从思文这段话,你可以看出:原生家庭、父母婚姻的确对孩子影响还是挺大的,有时候我们真的会不自觉走上跟我们父母一样的老路。
当然,结婚还是离婚,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其他人无权干涉太多。要想超越原生家庭,获得亲密之爱,那么得从改变自我,敢于自我负责与自我承担。
除了日常注意到父母与自己行为,刻意练习摆脱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与相处之道,你还可以借助外力来进行自我改变。
正如,《分手心理学》提及到,“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家庭,还有两个重要影响环境。一是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二是我们的社会环境。”
而精神世界方面,我们可从书籍、艺术等丰富与重构我们三观与精神世界。社会环境则是可以跟同学、朋友、老师等人身上“取长补短”,让我摆脱旧的、过时的理念与思想。
一个人敢于面对自己以及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那他必然是勇敢的、自信的、有力量的。超越原生家庭,并不是梦,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能改写我们的亲密关系,获得幸福的人生。
04-写在最后
“有自我,才能有爱情。能独立,才能有亲密。”
《分手心理学》这本书就像是一缕理性之光,照亮你的生命,让你在痛苦与迷茫中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它教会我们跳脱单一的“爱与不爱”的视角,从“心理需求”的角度重新认识那段关系,尝试认识并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积极拥抱生活。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评价道,“《分手心理学》虽然谈的是丰富、微妙的感情,基调却非常理性,这本书用理性的智慧传达了关于自我成长的科学理念和实战方法。”
心理学博士张蔚说,作为情感动物的我们,终究无法避免有关亲密关系的问题。而曹雪敏(作者)就是那个陪你直面巨浪,拍着你肩膀,让你朝远望,朝纵深细微处观察的人。
如果你对感情、亲密关系、婚姻有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妨停下来,安静看看这本书,也许能让你重建自我,觉醒并获得更有能量、更自在的人生。
好书推荐给你,愿你有所收获与启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