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信用市场展望”为主题的2021年信用展望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诚信国际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复苏的风险与政策应对》的主旨演讲。闫衍在演讲中提出,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但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经济复苏的内在基础仍不稳固,债务风险仍存在进一步显化的压力,宏观政策仍需把握好稳增长、防风险动态平衡,尤其需要重视对债务风险的监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闫衍详细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他说,虽然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稳步修复,GDP同比实现V型反转。具体来看,供需两侧均有所修复,工业生产回归常态,服务业生产持续修复,投资和消费不断改善,出口逆势增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继续上扬,投资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闫衍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仍有望延续复苏势头,通胀通缩仍可控。由于低基数效应的影响,2021年实际GDP增速将显著高于疫前水平并主要表现为上半年高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闫衍同时提醒,疫后中国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疫情演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拜登当选并不会改变中美博弈大势,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存在。其次,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工业生产改善趋于见顶,未来基建与地产投资均面临压力,同时国内需求仍相对疲软,经济修复动能存在边际弱化的压力,对经济复苏态势的分析需要关注宏观数据高景气下微观经济主体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闫衍还认为,债务风险压力持续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显化。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而实施的稳增长政策导致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债务风险进一步累积,其中政府部门加杠杆尤为明显,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隐性债务风险均进一步加大。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释放加速,并呈现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态势,未来仍需警惕政策收紧导致“债务-通缩”压力显化。
展望2021年的政策取向,闫衍建议,货币政策仍需保持稳健,不宜过快收紧,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为避免实际利率快速上行导致“债务—通缩”循环,同时考虑到MLF存量已经较大,或可以采用“量缩价降”策略,适时重启定向降准替代MLF。在操作节奏上,要充分考虑明年下半年经济修复走弱的风险,建议货币政策“前紧后松”。随着经济修复,财政政策可以适度调整、边际收缩,但积极财政政策不宜马上退出、回归常态,而是应当保持适当力度,将专项债作为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建议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设定在3.2万亿元左右。
此外,闫衍提醒,2021年随着超常规政策陆续退出,信用风险或将进一步抬升,特别是上半年随着债券到期高峰的到来,违约风险存在短期集中暴露的可能,防风险仍是明年的主要任务,市场各参与方均应从各自的角度完善信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信用风险甄别。
〖 证券时报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举报/反馈

证券之星

145万获赞 41.3万粉丝
专注资本市场,提供有价值的财经内容
上海美宁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