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读书有几层境界。
第一层:情绪宣泄,畅快淋漓。读的时候完全被剧情牵着走,你的心境也随之高低起伏。这种读书,满足了自己“情绪”的需要
第二层:读书时有深深共鸣,这本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完全吻合。这种读书,满足了自己“自恋”的需要
第三层,读书时填补了自己的认知空白,有一些是你知道,但还不清晰、未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建构逻辑链的,有一些是自己不知道的,拓宽了自己的认知维度。这一层,满足了自己“解惑”的需要
第四层,读书时的内容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往的认知,甚至乍一看简直像是在瞎说八道,但是当百转千回转了几道弯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座金矿,里面藏着至真的真理。这一层读书,在我看来是最高级的,但是也最难实现——大部分人出于自恋的狭隘本能,会习惯于维护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在“否定”中动用理性思辨,认真思考。
根据读书层级的不同,我会用我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来决定它们的归宿。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分手心理学》的书,在我的读书清单上,我将其列入第三层。虽然它整体的框架和理论知识没有超出我原有的认知范围,但是却用更加清晰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很大的收获。所以,这本书我会在未来列入“读第二遍”的书单中。
《分手心理学》,顾名思义,讲的是有关情感尤其是分手之后疗愈创伤的心理学。表面上看,这本书的主题是“分手”,但事实上,它讲述的是一个“”的通则,可以这样说,分手只是一个“抓手”,而其真正的重点在于对自我的认知和构建上——如果你将来读这本书,我也建议你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阅读它。
构建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是每个人的需要,有人说“我一个人生活挺好,我不需要关系”,这也许是因为“求而不得”。从某种角度说,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各种自恋受损的“创伤”生活,在一段高质量的关系里,我们能获取疗愈、滋养、情感支持。但也正因为我们各自都有伤,所以,凑在一起常常会发生各种问题,这让我们受伤,让我们远离亲密。分手,毫无疑问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创伤。
上周我去上课的时候,教授讲到“在当今社会,分手带来的创伤越来越激烈,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这反映了现代人在情感上获取的支撑太少,以及情感脆弱的现实”。这句话在课堂上只是一笔带过,但我却反复琢磨了很久。
我之前写过几篇失恋的干货文,至今还在持续获得点赞、收藏和评论。我想对于情感消逝的伤,是人类的共同体验。在失恋这件事上,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太多的执念与困惑。以我自己为例,“被抛弃”是来自生命早年的心理预言,在关系中,我会反复无意识的验证自己生命预言的正确,以满足自己的自恋。从依恋类型来说,我属于焦虑+回避的综合类型,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不属于安全型的模式。正因如此,才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关系发展的认知和行为。
同样,关系中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人,也至关重要。每个人对于感情的密度、强度和方向都有区别。可以比较一下以下四种层级的依恋需要:
我在我身边就好需要时你在就好我在你心里就好你在我心里就好
这四种完全不同的需要层级,在生活中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当然其背后所反映的人格完整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个人成长,另一方面在关系中也需要衡量彼此的匹配程度。生活中最常见的误会是,我把最好吃的番茄留给了你,而你却牙酸倒牙。很多时候分手的结局,就是这些琐碎的小事积攒起来的必然。
而处理分手的创伤,是一次抽丝剥茧式的梳理,我们需要从自己受伤的感觉中跳出来,从依赖和索取的执念中走出来,真切的看看自己发生了什么,这段关系发生了什么,看看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是什么?到最后,是一个重建自我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说,人的成长往往都发生在痛苦的时刻,有裂缝,阳光才会照进来。
很多人都会说感恩过去的一切,但我想更正一下这句话:经历本身并不能让人获得经验和成长,只有对经历的思考和理解才会。正因为此,情感的波折,才是我们看见自己、重建自己的契机。
我们都不想受伤,但很多时候,受伤就是生活的常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创伤。
这本书的作者,是复旦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也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这本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重建自我这个过程中的一步。
第一步:从“受伤后的紧急包扎”开始,重点关注的是分手后的【情绪急救】。在这里,她主要使用了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分手的人停止失控以及自我封闭,减少触景生情的痛苦,同时,引导分手者主动寻求自己的帮助,避免二次伤害。
第二步:维持低迷期的生活效率,降低感情破裂带来的干扰
在这部分中,作者介绍了“坦白、舍弃和启动”的时间管理方式,使用”主动放手“的策略,减少对前任的强迫性关注,同时,使用”权力视角“重新决定要不要复合。
第三步:跳出单一的“爱vs不爱”的视角,从“心理需求”的角度重新认识这段关系。
这一步,就是帮助我们从“爱人”角度过度到“人”和“关系”的角度,这让我们能更客观和清晰的评价这段关系,看清自己,看清别人。
第四步:用“心智模型”重建自我。
这部分的重点在于自我关怀、自我接纳、建设属于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
第五步:从心理学的视角重新看待爱与亲密关系——脱离“浪漫之爱”的陷阱,而是真正的认识爱、寻找爱和感受爱。
在这部分,作者会讲到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这对于我们重构自我至关重要。
写在最后
心理学相比其他学科,是最容易被跨学科的知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并对心理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心理学之后,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幻象:我已经全都懂了。
这实际上是一种认知错觉。它很容易入门,但想要真正的认识它、利用它为我们的生活改变提供切实的帮助,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可能需要更持久的关注、理解和觉知。
分手是一个成长的契机,有的人因为分手一蹶不振,从此不再敢于投入到关系当中,而有的人,在痛苦中蜕变,成为更高层级的自己。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动力学取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的签约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致力于心理学知识传播的终生成长者。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欢迎点赞,评论,打赏,各种互动。
如果你有什么心理困惑,欢迎在后台私信我。
举报/反馈

有梦想的唐糖

59.4万获赞 1.7万粉丝
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心理咨询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