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8
6日,2020“通河大米”产业发展论坛暨“通河大米”中国行品牌推介会在京举行,这是在政府主导下“通河生态米”首次进京推介。自2011年“通河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10年,10年间“通河大米”逐步提档升级,完成了一系列“蝶变”。
本次推介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指导,通河县政府主办,慧眼食珍集团协办。旨在促进大米产业提质增效及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提升“通河大米”的品牌竞争力。推介会上,进行了“通河大米”国家地理标志授权仪式以及“一县一品”品牌扶持行动签约。
通河县地处北纬45°优质农产品黄金带,肥沃的寒地黑土、境内27条大小河流自然灌溉,成就了全国名列前茅的水稻生产大县,享有“稻米之乡”和“水稻王国”的美誉。“通河大米”呈长粒状,米香浓郁,口感绵软筋道,冷却后不回生,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
近年来,随着“通河大米”跻身“哈尔滨大米”四大支柱之一,借助品牌影响力,通河县以绿色有机水稻种植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如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河大米”品牌价值达300亿元。
“通河大米”又叫“通河生态米”,得名于2018年袁隆平院士“通河——中国优质生态米之乡”的题词。实际上,通河大米的生态种植和品控早在2011年8月18日已开始,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通河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时通河水稻的种植面积还不到130万亩。通河县自筹资金1700万元,建立第一处水稻智能育种车间,建成育苗小区32个、催芽车间11处,可为110万亩水田提供优质芽种,并扩大自然灌溉面积,谋划实施了松花江流域提水灌溉工程建设和二甲沟水库建设项目。
至2014年,“通河大米”已拥有市级名牌产品6个,获得QS生产许可的大米加工企业44家。
2015年,通河生态水稻推广全域绿色有机种植。
2019年,“通河大米”种植面积扩大到16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73%以上。
“通河大米”一次次跨越升级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更饱含稻农的辛苦付出。通河县新乡村稻农刘文广今年68岁了,种了大半辈子水稻,今年他种了200亩地,“从前施肥后塑料瓶随手扔,如今田地上,一个瓶盖都捡不着,种植户保护黑土地的意识越来越强,农资废弃物都统一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了。”刘文广说,有机水稻每亩只有七八百斤的产量,比普通水稻少收四五百斤,但收益能翻几倍,农户们都乐意种。
助推“通河生态米”进入升级快车道的还有另一个“法宝”——立体套种养模式,鱼稻、鸭稻、蟹稻、虾稻在通河县随处可见。种养模式相得益彰,获得双重收益的同时,为有机稻米贴上了“活”标签。今年通河县祥顺镇的“稻田小龙虾越冬繁育场”已经建成投用,开始为明年育苗。通河县三站镇的“虾兵蟹将家庭农场”的室外扣蟹越冬也已启动,本地扩繁成功,将省去长途运输成本,极大提升养殖成活率。
通河县副县长吴哈宁说,下一步,通河县将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生态产品原产地、全国绿色有机食品联盟县。通过实施绿色农业“双百工程”,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六统一”,保证通河大米品质稳步提升。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擦亮“通河大米”这张地域“金名片”。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罗彦坤 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马云鹏
举报/反馈

哈尔滨新闻网

50万获赞 10.2万粉丝
哈尔滨新闻网官方账号
哈尔滨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