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已经制定好亚洲作战计划的日本军方向国内的飞机制造商提出了一个要求:
希望工程师能够设计出一种“万能飞机”——既可以在空中作战、又能对地面目标实施轰炸,甚至还可以完成一定的侦察任务。
当时,负责承接这项任务的三菱公司任命堀越二郎为总设计师,全权负责“万能飞机”的设计建造。
堀越二郎一接到任务,立即着手组成了一个29人得攻关小组,这个小组平均年龄仅有24岁,而当时34岁得堀越二郎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
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飞机要想飞得快、飞得高、火力猛,首先得减轻飞机得重量,只有这样才能让飞机的可塑性变强。
当时日本最轻盈的战机是“九六式”战机,于是,堀越二郎决定就在这个机型的基础上设计新型飞机。
日本“九六式”战斗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尽管“九六式”战斗机已经是最轻盈的战机了,但堀越二郎依然不是很满意。
为此,他在继续减轻重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他拆除了驾驶员座舱和油箱的防护钢板,飞机铆钉由直径3.5毫米改为3毫米。
其次,他采用了日本最新研制的超硬铝合金,这种铝合金的抗拉强度较前增加三分之一,但重量却比之前要减轻不少。
最后,堀越二郎采用了大视界座舱、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选用14缸950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确保飞机拥有足够的动力。
1939年3月,堀越二郎研发的“12式战机”样机正式完成。
这种新的战机总长9米,双翼展开可达12米,不仅垂直机动性能好、火力猛,而且空载重量仅仅1.5吨,比其他机型轻17%,特别适合作为舰载机使用。
此外,经过堀越二郎的多次测算,“12式战机”最高时速可达到534千米,远远超过了军方的预期的400km/h。
1940年,经过日本军方批准,以“12式战机”为原型的战斗机开始批量生产,这一年是日本纪元2600年。
因此,这批飞机也被命名为“零式战斗机”。
1939年9月13日,13架零式战斗机执行完掩护轰炸机轰炸重庆的任务后,顺道飞到璧山上空盘旋侦察,接到预警后,中国空军30架战斗机立即起飞驱赶。
当中国飞行员到达作战区时,才发现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型战斗机。
然而,一场猝不及防的噩梦降临了!
零式战斗机的优秀的垂直机动性能在双方的空战中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当一名中国战机紧咬一架零式战斗机的尾巴时,在开阔座舱中拥有更好视野的日本飞行员一下子就能发现目标,一个急升动作就可以轻松甩掉中国战机。
而相反地的命运则出现在了中国空军这边:
零式战斗机爬升速度极快,特别善于捕捉战机,一旦中国战机被它咬住尾巴,很难逃脱它猛烈炮火的打击。
结果可想而知:
耗时不足20分钟的空战,30架中国战机被零式战斗机击落13架、迫降11架、只剩下6架战机勉强飞回基地,10名飞行员在这场空战中牺牲,中国空军损失惨重。
战后,中国空军将璧山空战的详细情况向美国空军进行了通报,希望他们对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引起重视。
但很遗憾美国空军并没有理会,他们只是认为这是中国空军实力不足导致的。
于是,这次要轮到美国人吃亏了!
当时,日本生产的零式战斗机约有300架,其中50架投放到了中国战场,其余的250架则投入太平洋战区。
1941年12月7日,零式战斗机在日军大本营的统一指挥下偷袭了珍珠港——3个小时后,美军损失飞机188架、阵亡2403人、负伤2000人, 而日本方面仅仅损失了9架飞机!
偷袭珍珠港是日本军方早就酝酿的阴谋。
早在战前,日本大本营就命令零式战斗机飞行员苦练过硬的战斗技术:
要求在3000米高空投弹时,着弹点正负误差不超过3米——这几乎是现代空军的技术标准!
零式战斗机偷袭珍珠港
同样噩梦般的体验出现在了“珍珠港事件”发生6个月后的中途岛。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军部要求快速分析“零式战斗机”的作战性能,同时筛选出能和它相匹敌的战斗机型。
美国拥有十几种不同的战斗机型,但唯一能勉强追上零式战斗机的只有“野猫”战斗机。
这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生产的机型,它配备882千瓦的发动机,时速高达515千米、并且还配有12.7毫米口径机关枪6挺——这是当时美军最追崇的战斗机。
美军“野猫”战斗机
1942年6月4日,66架轰炸机在6架“野猫”战斗机和20架“水牛”战斗机的掩护下袭击日本舰队。
空战的结果是:
美军17架战斗机被击落、7架被击伤无力战斗,而日本零式战斗机则无一受损!
在第二波次的作战中,美军6架“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和4架“B-26”轰炸机奔袭日军“赤诚号”航空母舰,日本20多架零式战斗机立即起飞迎战,美军除3架战斗机负伤侥幸返航外,其余全部葬身大海。
不甘心失败的美军又发动了第三波次的攻击,这次美军出动了30架轰炸机,然而,这些轰炸机还没有接近目标就被零式舰载机驱散。
美军又派出15架“毁灭者”鱼雷攻击机,从美国航空母舰 “大黄蜂号”上起飞直指日军航母,但仅仅25分钟,就被赶来的零式战斗机全部击落。
此战之后,美国军队一提到“零式战斗机”就闻风色变,不少飞行员甚至认为遭遇零式战斗机就意味着遭遇死亡。
从1939年量产,到1942年中途岛空战大获全胜,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成为所有同盟国的噩梦。
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一直极力寻找破解“零式战斗机”奥秘的机会,但始终一无所获。
日本司令部针对“零式战斗机”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
零式战斗机和飞行员必须“一人一机”进行登记匹配,零式战斗机驾驶座下方安装了引爆装置,如果飞行员判断有可能需要迫降时,必须手动触发引爆装置,保证飞机在落地前就被炸毁,即使“机毁人亡”也在所不惜!
因此,凡是零式战斗机参与过的空战战场,你很难找到一具有研究价值的飞机遗骸,所有被击落的零式战斗机都被炸的粉身碎骨。
但在1942年6月3日的这一天,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架掉队的零式战斗机在返航途中发现油箱漏油,被迫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的一个无名岛上迫降。
本来飞行员应该严格执行自爆命令,但巧合的是,飞行员迫降时意外死亡了,这架“零式战斗机”没有来得及引爆就被美军截获。
美国空军指挥部如获珍宝,立即下令所有高级专家对这架零式战斗机进行解剖。
当这架零式战斗机解剖到一半时,美国专家一眼就发现了这架飞机的弱点:
零式机的驾驶员座舱和油箱没有防护钢板,瞄准这两个部位开火,就能致零式机于死地!
掌握了零式战斗机的弱点,一切都好办了!
1943年3月,美国空军针对零式机研制出了它的克星“恶妇”舰载机。
“恶妇”舰载机的最高时速达594千米,配备6挺12.7毫米机关枪,除了垂直机动性有了大幅提高外,飞机的稳定性能得到加强。
“恶妇”一旦中弹,带弹飞行与中弹坠毁的比例为9:1,飞行员的安全有了很大保障。
这一年夏天,又一款专治零式战斗机的舰载机“雷电”问世,除了具备“恶妇”的优点外,“雷电”的俯冲性能和机动性能更胜一筹。
1943年10月11日,4架美国“雷电”舰载机在空中遭遇日本36架零式舰载机和12架轰炸机的拦截,在4:48明显劣势的情况下,美国空军飞行员英勇迎战,一举击落日本零式舰载机7架,其中美军战斗机大队大队长基比尔一个人就击落6架,打破了零式舰载机不可战胜的神话!
举报/反馈

世间棱镜

6万获赞 1万粉丝
人从众,你我他
乘风计划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